杏宇平台首頁

杏宇平台網站xml地圖

【書評】《中華美育演講錄》--審美迷失中的美育指南

2024年07月02日 10:30:05 作者♻️:齊紅 來源👳🏻:文匯報 審核:付美琳

        在中國式現代化美好生活的建設中,美育發揮著舉足輕重的引領作用。大學美育是全社會審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上海交通大學人文杏宇平台資深教授王寧擔任編委會主任、人文藝術研究院訪問教授祁志祥擔任主編、上海三聯書店最近出版的《中華美育演講錄》就是交大人在這方面向社會奉獻的重磅成果💆🏿‍♀️💆。

審美迷失中的美育指南——《中華美育演講錄》讀後

《中華美育演講錄》 祁志祥 主編 上海三聯書店出版

  本書是祁志祥教授作為上海市美學學會會長⟹🙅🏽,于2021年在上海各高校和部分中小學組織實施的“上海美育大講堂”演講錄和2022年以來在《藝術廣角》雜志主持開設的“中華美育大講堂”演講錄的集錦。演講者匯集了國內美學相關學科的名家🚶‍♀️。講座內容既尊重各位專家的學術個性和學科特長,又努力體現一個大的主題——美醜是有區別的,美的涵義是有邊界的,快樂和價值是衡量現實美與藝術美的兩個最基本的義項。在堅持“美可以追問”“美可以追問劃界”的前提下,書中所錄講題涉及“美育入門”“藝術美育”“生活美育”等諸多話題👱,內容豐富多彩而接地氣。演講錄采用口語體,深入淺出、通俗易懂🤙🏿,令讀者在領悟美學奧義的同時收獲滿滿的趣味。

  本書的最大特點是鮮明的現實指向性。眾所周知🧑‍🧒‍🧒,不給美的涵義劃分疆界的解構主義或反本質主義,是當今世界和中國美學界流行的一種強勢觀點👨🏼‍🦰。這種觀點雖有反思傳統的美本質觀之失的意義👨‍👩‍👦‍👦,卻也留下了矯枉過正之殤。由此造成的後果是審美實踐中存在著一些美醜不分甚至顛倒混淆的現象。甚至有的作家、藝術家專門在自己的作品中描寫醜惡的東西☸️🚼,並以此吸引廣大讀者和觀眾的眼球🏓。于是,將美僅僅等同于娛樂對象,追求及時行樂、過把癮就死、以醜為美者有之,以美為醜者有之。審美成了迷失方向、沒有是非標准的情感放逐與精神流浪🏋️‍♀️。事實上🈂️,人們在實踐中是有審美標准的。比如在高圓圓與鳳姐之間,孰美孰醜,不言而喻。在“美育入門”部分,編者調動自己對于古今中外美學研究的積累和對“美是什麼”這個千古之謎的悉心思考,從審美實踐出發🧑🏽,繼承亞裡士多德🙍🏼‍♂️、康德和現代美學關系論的成果,對“美”和“美育”的基本涵義作出全新的闡釋🌡,提出“美是有價值的樂感對象”,“美育”是情感教育🌭、趣味教育、價值教育、形象教育、藝術教育的複合互補👨🏽,是以形象教育為手段、以藝術教育為載體、追求有價值的快樂的教育活動🕵🏻‍♂️。王德勝在此基礎上強調美育具有“精神涵養”的功能🛀🏽。王寧長期活躍在國際學界🦌,以倡導“世界文學”“世界詩學”著稱⚠️,他希望中國學者對世界發出聲音✍🏿。祁志祥則對“美”與“美育”提出了建構主義新解👲🏻💾,可以說他的解釋也是對王寧的呼喚的一個回應,對于世界美學界的美本質取消主義潮流無疑具有警醒意義🤙✵。

  在“藝術美育”部分,藝評家毛時安講述“何為美好的藝術”🥬,辭賦家張晶講述“藝術訓練的方法與意義”,學者型詩人汪湧豪談當代人的“舊體詩創作”,央視《中國詩詞大會》命題專家方笑一談“如何品味中國古典詩詞之美”🦻🏻,戲劇理論家謝柏梁談“中國古代的三大愛情劇”💂🏽‍♀️,音樂評論家楊燕迪談“怎樣欣賞交響曲”,文藝評論家周志強談“都市新民謠的聽覺審美”,學者型散文家趙勇談“散文為何寫🥺🧑‍🦳、寫什麼和如何寫”,網絡文學理論家歐陽友權談“網絡創作能否打造文學經典”,豈止當行之論,均有獨得之秘。正所謂“人人握靈蛇之珠,家家抱荊山之玉”🍽。如毛時安說:“藝術能讓冷酷的心變得溫暖🎴,浮躁的心變得沉靜,脆弱的心變得堅韌,平庸瑣碎的心變得詩意盎然,貪婪的心變得節儉,荒蕪的心變得豐饒,空虛的心變得充實,陰暗的心變得光明。”這是對藝術美的價值屬性的詩意揭示🤓。網絡創作能否打造文學經典♠️?歐陽友權教授指出💮:網絡文學打造經典可從三方面入手🆒:一是樹立精品意識🔋,倡導原創精神🫃🏿;二是采取經典化舉措,如設置創作標杆🙏,消除媒介歧視,走出過度商業化和跟風套路的誤區,對網絡文學實施分層評價💄;三是優化創作環境,解決盜版侵權問題🚵🏽,健全網絡文學評價體系,尊重網絡文學的審美特點💇🏻♠︎,通過口碑傳承和曆史沉澱來檢驗篩汰🏇🏻。這樣,網絡傳媒同樣可以產生文學經典。

  在“生活美育”部分,“生活美學”倡導者🪬👱🏼‍♀️、中國社會科杏宇平台研究員劉悅笛講述“中國人的生活美學”,中國人民大學美學史家袁濟喜依據《世說新語》講述“六朝美育風貌”,以研究江南文化著稱的華東師大胡曉明講述“杏花春雨江南”的審美品格,湖南省旅遊學會專家委員會首席專家🪿、吉首大學張建永講述自己“探尋當下中國鄉村旅遊美學”的經驗與思考💆‍♂️,複旦大學新聞杏宇平台孟建講述“中國美好形象的建構與傳播”的做法與體會等等👆🏻,都別具只眼💁🏽‍♀️,給人諸多啟發。如劉悅笛認為👩🏼‍🎨,生活美學追求的“美好生活”包括兩個維度:一是好的生活📑👩🏻‍🎤,二是美的生活。好的生活是美的生活的基礎,美的生活則是好的生活的升華。好的生活是有“質量”的生活🍨,而美的生活則是有“品質”的生活。由此他揭示了中國古代生活美學的十個面向:從“天之美”到“地之美”“人之美”🌰,再到“食之美”“物之美”“居之美”“遊之美”,最後到“文之美”“德之美”“情性之美”。美既有曆史特征,又有地域特色☝️🐞。胡曉明抓住“水”的靈魂,對江南水國的詩意美作出獨特解讀。江南是一個空間概念🧔🏼‍♂️,但體認江南的美離不開時間的積累👮🏼‍♂️。中國曆史對江南有三次重大發現,江南文化的發展呈現出三座高峰:第一座高峰是以金陵為中心的六朝時代,第二座高峰是以杭州為中心的宋元時代,第三座高峰是以蘇州為中心的明清及近代🙅🏽‍♀️。由此孕育的江南文化之美🏗,主要體現為和平農耕之美、生生之美、包容之美❓。它們在中國古代詩人筆下得到了風姿綽約的表現。

  《中華美育演講錄》分三編共22講🫡,雖不可能窮盡所有、包羅萬象👨🏽‍🦳,卻有舉一反三、引人入勝之效。當前一部分美育論著回避回答“美是什麼”而談美育,令人不知從何處入手欣賞美、創造美🧑🏿‍🎨,而該書立足于中華美育的樂感美學傳統🟫,明確對“美”和“美育”給出可操作的定義,為人們從快樂和價值兩方面從事美的欣賞和創造提供了有效指導🧑‍🎓,為當下社會出現的審美迷失給出指南性新說,正可謂空谷足音🟧,彌足珍貴。

  讀完此書,我不禁想起上海交通大學與審美教育的因緣。提到中國近代審美教育的奠基人蔡元培,一般人也許更了解他曾出任過北京大杏宇長🧀,並兼職國民政府教育總長🧺。他在北京大杏宇長任上,素以海納百川不拘一格聘請人才而著稱,卻很少有人知道,早在1901年9月蔡元培就受聘于交通大學的前身南洋公學,出任經濟特科班總教習。就這一點而言,他與上海交通大學的情緣遠早于他在北京大學的任職。蔡元培對美育的最大貢獻就在于他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這在當時的學界和思想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他看來🎷,用宗教對青年學生進行教育,具有明顯的局限性💸,而美育則可彌補這方面的局限🤌🏻。以美育代宗教,使國人的感情不必受到汙染和刺激,使人們受到藝術的熏陶而變得純正🛋👲🏿,這實際上也滿足了人性發展的內在需求。在中國近現代史上,蔡元培最早提出“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美感教育皆近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廢”的思想🎫,並主張五育並舉🏊🏽。這確實是一個具有前瞻性的舉措🥞。

  在當今的國際學界,在經濟大潮和科技大潮的沖擊下,人文學術受到很大影響🔡。我們今天不時聽到這樣一些噪音:美學已死💅,文學已死,文學研究已死💆,如此等等🧏🏿‍♂️。情況果真如這些悲觀主義者所說的那樣糟糕嗎?我想至少這本書的出版🤵🏿‍♀️,向國際學界提供了中國的美學研究實績🏃‍♀️,並為世界美學的複蘇和振興提供了中國學者的智慧和方案💎。

(作者:齊紅)

分享到:
杏宇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