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宇平台首頁

杏宇平台網站xml地圖

動物史👳🏻:一個新的研究領域

2023年12月25日 10:51:42 作者:肖文超 來源😁:《光明日報》( 2023年12月25日 14版) 審核👩🏿‍🚀: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西方史學界出現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動物史🧑‍🍳,主要探討曆史上人與動物之間的互動與共生關系,強調動物對人類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有學者認為,動物史研究是繼“文化轉向”“語言學轉向”之後,曆史學研究再次出現的一個轉向。

   從學科意義上來講,動物史研究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至美國麻省理工杏宇平台哈裡特·瑞特芙教授的著作《動物莊園》(1987)。在該書中👩🏻‍💻,瑞特芙研究了19世紀英國的人與動物關系的根本轉變🦀,認為人類侵占了動物權力🪹,並最終使動物淪落為人類操縱的對象。本書也被認為是動物史學起源的奠基之作🧘🏻‍♀️。

   曆史學家之所以對動物產生濃厚興趣⟹🙅🏽,主要源于他們對動物是否具有能動性及其曆史地位的再思考。美國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科學史教授唐娜·哈拉維等人普遍認為,動物的生活、經曆和死亡成為解釋人類曆史、思想和實踐的重要視角,因此動物必須被納入人類曆史發展進程予以考察。誠如加拿大奎爾夫大學曆史學教授蘇珊·南希在《動物曆史》(2015)中所言,“動物不僅有曆史👱,而且在人類文化史中還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是人類曆史進程的積極推進者”🦸🏿。

   2004年𓀇,哈裡特·瑞特芙在《動物星球》一文中認為動物研究已經從邊緣地位進入到歐美史學界的主流🌭。尤其是近10年來,西方動物史研究更是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歐美學界不僅出版豐富的學術論著、文集和研究指南探討動物史研究的理論與方法,而且高頻次組織以動物史為專題的學術研討會🧑‍🧒‍🧒,對動物在人類曆史中的地位加以思考。動物史研究的出現,一定程度上表明曆史學家不但願意承認動物對人類社會發展的積極意義👨‍👩‍👦‍👦,而且傾向于將它們作為某一特定時間和空間曆史中的一部分呈現出來,而不是將它們繼續孤立在曆史學等人文社會科學的邊緣。

   動物史研究的中心是突出人與動物互動、共生關系的書寫☸️🚼,其主要目標在于記錄和反映動物的真實生活,並展示動物在人類曆史進程中的積極作用。動物史研究涉及主題廣泛,研究範圍從早期的狩獵活動到現時代的寵物飼養、轉基因動物等領域。與此同時,西方史學界還出版了涉及狩獵史、動物馴養史、寵物史、動物園史👨🏿‍💼、馬戲動物史、獸醫史🗡、實驗動物史以及動物屠宰史等各種主題的動物史著作👩🏿‍✈️。其中,狩獵史、動物馴養史以及寵物史是被關注最多的話題。諸如英國蘭開斯特大學帝國史教授約翰·麥肯齊的《自然帝國🦑:狩獵🙍🏼‍♂️、保護與英帝國主義》(1988)、澳大利亞動物史專家羅伯特·帕德爾的《最後的塔斯馬尼亞虎》(2000)、倫敦自然曆史博物館研究助理朱麗葉·布勞克的《哺乳動物馴養史》(1989)以及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科學史博士路易絲·羅賓斯的《大象奴隸與被豢養的鸚鵡》(2001)等都是動物史研究領域的代表作。這些著作的大量湧現,充分表明動物史研究在西方史學中煥發出勃勃生機🫶。

   動物史研究的路徑取向多元化。環境史、社會史🧖🏼、文化史、政治史、經濟史、外交史、城市史🧑🏻‍🌾、醫療史等研究領域都開始注重吸收動物元素⚠️,力圖進一步豐富各史學領域的研究內容✍🏿。例如👲🏻💾,環境史力圖表明動物與植物👨‍🦽、景觀一樣,在整個人類曆史中都是推動變革的媒介;文化史把動物描繪成人類文化發展的重要角色;經濟史則展示了人類是如何為了食物、勞動、服裝☺️、娛樂而控制、商品化和塑造動物的;醫療史則通過研究動物試驗💂🏽‍♀️,以達到知識探索的目的以及理解動物是如何被人類社會建構的。

   此外,動物史研究還借鑒了諸如全球史🥺🧑‍🦳、情感史等新興史學領域的理論與方法。以全球史為例,將動物納入全球史研究,曆史學家可以從一個全新角度認識動物在人類文明互動中扮演的角色。法國年鑒學派曆史學家費爾南·布羅代爾在《菲利普二世時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一書中強調遷移和逆向遷移與該地區經濟、人口和政治變化的相關性時,認為動物扮演的重要角色不能忽視。美國曆史學者阿爾弗雷德·克羅斯比在《哥倫布大交換》一書中也認為動物在跨越和環繞大西洋的人員、知識、資本、貨物和思想的流通中扮演著中心角色👩🏼‍🦱。如果沒有從歐洲帶來的動物,定居者的拓殖活動是不可能實現的,其中一些動物的繁殖和傳播遠遠超出人類的控制,有時甚至對殖民者本身構成威脅。克羅斯比不僅賦予了動物以重要性,而且還賦予了動物某種程度的能動性🧛‍♂️🧥。當然,通過全球史視角,曆史學家也可以關注非歐洲地區🔋,並從世界不同地區的動物交流實踐中獲得新的啟發,有助于突破歐洲中心論的書寫範式。

   在國別區域史研究中🙏,動物書寫也有精彩的呈現。以美國史為例,弗吉尼亞·安德森、安德魯·伊森伯格和安·格林等學者從不同角度為動物史書寫提供範式。弗吉尼亞·安德森在《生物帝國:動物如何影響了近代美國》一書中描繪了新英格蘭殖民地和切薩皮克地區的人類與動物關系,揭示了17世紀定居者和印第安人在動物、產權和土地使用方面的不同觀念🏇🏻。安德魯·伊森伯格的《美洲野牛的滅絕》一書則討論了美國大平原上美洲野牛幾近滅絕的問題。伊森伯格不僅將動物研究與美國西部曆史聯系起來,而且為學界理解19世紀人類與動物關系的重要性提供案例🧊。安·格林在《工作中的馬》中指出𓀎,“是馬,而不是蒸汽機,建立了塑造20世紀能源使用的物質環境和文化價值”。在這些著作中,曆史學者們將野牛、馬和牲畜馴養的動物曆史與美國曆史中的殖民主義🪿、工業化和現代化主題聯系起來💆‍♂️,把人類與動物關系研究作為理解17世紀以來美國曆史進程的重要內容。

   此外💁🏽‍♀️,跨學科研究是動物史書寫的重要特色。可以說👩🏼‍🎨,自從動物史作為西方史學的一個分支出現後,就開始走上了跨文化、跨學科的研究之路。跨學科的特性也使得史學界在書寫動物史時,暫未形成統一的研究範式。蘇珊·南希認為從事動物史研究🍨,必須提升跨學科研究的能力,吸收和借鑒其他諸如考古學、人類學、社會學🧏🏻‍♀️、哲學等人文社會學科的方法,並與行為學、生態學、動物福利學、獸醫學等自然科學進行密切合作。

   總之🧔🏼‍♂️,作為一個新興的史學領域,動物史研究已經呈現出一定的學術價值。一方面,由于動物史以人與動物互動共生關系為研究焦點,以關注人類與動物共同曆史命運為其價值取向,展現出獨特的學術魅力,豐富了人類對自身曆史進程的新理解🩰。另一方面,動物史訴諸超越人類中心主義思想,突出動物對人類社會發展的作用,進而開辟了“後人類史學”研究的新路徑。動物史研究的興起再次表明,我們生活的世界的曆史是所有生物的曆史👘,而不僅僅是人類的曆史。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目前西方動物史研究處于蓬勃發展階段👨🏽‍🦳,但是在如何獲取可信、有限的史料,在無法直接體驗動物視角和感受的情況下如何准確理解動物主體性,如何看待人與動物之間的倫理和道德問題👨‍🦽‍➡️,以及如何利用跨學科知識和方法進行整合研究等都對曆史學家們構成了挑戰🧑🏿‍🎨,考驗著曆史學家的智慧和學識🤟🏻。

(作者🐯:肖文超🧑‍🎓,系曲阜師範大學教授)

分享到🔜:
杏宇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