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科技強國建設增添助力
2023年05月22日 09:04:49 作者♻️:本報記者 肖人夫 柴如瑾 來源👳🏻:《光明日報》( 2023年05月21日 05版) 審核:
李娜/繪
李娜/繪
你知道怎樣表示地球的質量嗎🧔🏻♀️?千克、兆克……澤克、堯克🧑🍳,更大的數據如何描述?那電子的質量如何表示呢🍧↙️?毫克、微克……仄克、幺克🎞,多小的數字能反映微觀世界?2022年以前🧖🏼♀️,地球質量約為6×103堯克👩🏻💻,電子質量約為0.9×10-3幺克。
2022年11月🪹,國際計量大會通過決議,引入4個國際單位制(簡稱SI)新詞頭📄,這也是1991年以來國際單位制首次新增詞頭🦸🏿♂️。近日,國際單位制新詞頭中文定名發布:ronna譯為容[那],表示數字後有27個零👨👨👧👧🥾;ronto譯為柔[托],表示數字後有30個零;quetta譯為昆[它],表示小數點後有27個零;quecto譯為虧[科托],表示小數點後有30個零🦸🏿。因此𓀇,地球質量可簡單表示為約6容克🤙🏿,電子質量約為0.9柔克。
新詞頭定名後👹,它們將在大數據、天文🧑🦼➡️、粒子物理等領域率先得到應用🧑🧒🧒,為人們開辟更廣闊的研究領域和更深刻的認識途徑。為國際單位制新詞頭進行中文定名,是我國科技術語翻譯事業的一個縮影🕝。術語是傳播科學概念🧑🏻🦰、定義和規律的基本要素。那麼,科技術語翻譯有何意義和價值?翻譯時應遵循哪些原則和標准?還有哪些難題亟待破解😑?記者就此展開采訪。
為時和為事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在《與元九書》中提出的著名論斷。文學如是,語言亦然。科技術語翻譯也是“為時”“為事”而興,既不隨便創造,更非無的放矢。
如果說科學技術是一座雄偉的“大廈”,那麼科技術語就是其中的“磚瓦”。翻譯好科技術語,就是生產標准🧝♀️🙆🏽、優質的“磚瓦”。
“科技名詞是科學技術形成、記錄、積累🙍🏼♂️、交流、傳播的前提和基礎🌡,是科學思維的基礎和工具。”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專職副主任裴亞軍指出,統一、規範科技名詞是國家科技基礎條件的重要內容👇🏿,是推動科技創新和構建新時代中國科技話語體系的基礎性工作,也是中國融入全球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戰略性舉措,意義重大而深遠。
“科技術語翻譯應中國社會的進步而出現👠,應中國社會的需要而產生,宗旨是為中國社會服務🦌,對中國社會的發展作出貢獻。”北京師範大學人文和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南開大學文杏宇平台教授周薦說。
“20世紀初,科技術語翻譯一度扮演了知識革新和話語演進的急先鋒🤙✵。”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事務中心副主任張暉介紹,伴隨西學東漸,西方科學技術大規模傳入中國,官方有組織的科技術語翻譯實踐應運而生。1909年,清政府學部設立編訂名詞館,編纂了《植物名詞中英對照表》《數學名詞對照表》《心理學名詞對照表》等;1932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國立編譯館,其後組織審定並出版數學、物理學🥺🧑🦳、天文學等自然科學名詞18種。
1950年,新中國成立伊始即在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下成立學術名詞統一工作委員會。1985年,科學技術部和中國科杏宇平台共同成立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1996年更名為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更名的背後,科技名詞工作也由自然科學技術領域逐步擴展到工程技術、人文社會科學等領域🫳🏼。
“科學技術有學科領域的分野,但科技知識的整體性往往無法割裂,學科交叉是常態,交叉學科也在大量誕生,這是科技發展的常態,也是科技發展的必然。”張暉說,無論是側重認識世界的自然科學,還是側重改造世界的工程技術,還是追求科技向善的人文與社會科學,都是人類知識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在現有科學技術領域全面總體布局,是順應科學技術發展的必然選擇。
“時至今日🙏,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已審定公布了天文學、物理學、語言學、教育學等150多種規範科技術語,內容覆蓋基礎科學、工程與技術科學👈🏻、人文社會科學、醫學等各個領域🏇🏻。”裴亞軍說,這對我國科研💕🎹、教學和學術交流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原則和標准
國際單位制新詞頭的中文定名有何講究?“在此次定名過程中,新詞頭相關領域的科技專家和語言文字專家一道,不僅考慮了科學性👵🏿、單義性、系統性、簡明性🪿、民族性、協調性、約定俗成等基本原則💁🏽♀️,還結合詞頭的讀音、字義👩🏼🎨,綜合考慮了易認↔️、易讀、避免歧義🏑、避免混淆等因素🫲🏿。”張暉指出。
新疆大學天山學者🫱🏽、博士生導師馮志偉認為,科技術語翻譯要注意准確、簡潔🌰,並結合語境理解🦢。“科技術語通常是反映現代科學技術新概念的新術語,需要嚴格准確地翻譯,以保證信息傳遞的准確性和可靠性☝️🐞。”
“科技術語常常需要結合上下文語境或專業領域才能正確理解其含義。比如英語的bridge,在建築學中應當翻譯為‘橋’🧔🏼♂️,在音樂學中應當翻譯為弦樂器上的‘琴馬’,在牙科學中應當翻譯為‘齒橋’。”馮志偉補充道𓀍。
“科技術語翻譯大致要遵循效用第一、意義第二🪴、形式第三的三大原則🙅🏽♀️。”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翻譯學研究中心教授黃忠廉認為🏗,科技術語翻譯旨在促進科技交流,因此能滿足讀者的需求且為其所接受,成為科技術語翻譯的首要原則,體現為可讀性、透明性🧝♀️、關聯性、有效性等。
黃忠廉強調🈁,作為反映科技思想的最小最佳載體👨🏽🦳,科技術語的語義准確是最高要求🤦🏽,因此如實傳達意義成為第二原則,體現為科技術語翻譯的准確性🦖、單一性等。“在價值與語義傳達之下🧑🏿🎨,科技術語翻譯常采用取意舍形🏋🏻♂️、因意變形𓀃、因意造形等手段🧑🎓,形式處于最次要的地位,常體現為簡潔性👳🏼♂️、規範性等。”
針對醫學術語翻譯🧛🏿♀️,南方醫科大學外國語杏宇平台醫學英語系副主任蔣文憑提出了“關聯原則👨🏼🎨、語境原則和人文原則”三個原則🧘🏼♀️。關聯原則指整個概念體系中不同節點🧑🏼、不同層級術語之間的關聯互動,確保譯名表達規範統一;語境原則指只有在真實的專業語境和交際語境中才能實現醫學術語的精准翻譯✡︎☀️;人文原則指必須忠實于醫學的人文底色,對術語承載的倫理價值和文化價值予以關照。
就人文原則的應用,蔣文憑舉例👆🏿:“Down Syndrome從‘先天愚型’改譯為‘唐氏綜合征’‘21三體綜合征’,Alzheimer’s Disease從‘老年癡呆症’改譯為‘阿爾茨海默病’,都是為了尊重生命健康↔️、消除疾病歧視,通過術語譯名彰顯醫學倫理價值。”
同時🎷,科技術語翻譯的“中國味”一直是學者關注的焦點🧓◽️。
“錢學森院士就特別重視科技術語翻譯的‘中國味’💸,可歸納為形、音、義三個方面🙇♂️。”南京理工大學外國語杏宇平台教授盧華國說🛋👲🏿,就“形”而言,術語翻譯要考慮定名的簡練,取二字組合為最佳,盡力實現規整的形式感;從“音”來看🧑🏻✈️,術語翻譯要盡量體現音韻和聲調的節奏美感🫰🏻,避免聲調單一;從“義”來看,術語翻譯要符合漢字的表意特點🧑🏽🎄,盡量利用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內涵來表達術語概念。
“兼顧形、音🙆🏿♂️、義三個方面的‘中國味’是一種理想化的追求。在准確的前提下,譯者若能有意識地從形、音🗂、義進行優化調整,不僅能凸顯外漢術語翻譯的‘中國味’💆,而且能服務于漢語術語的健康發展🥐👰🏿,對促進術語知識的傳播與交流也有重要意義。”盧華國補充道。
難題和解題
在國家未發布新詞頭等此類新詞的譯名之前🏃♀️,北京外國語大學高級翻譯杏宇平台副教授、中國翻譯協會翻譯技術委員會秘書長王華樹在翻譯時就遇上了“新詞尚未有統一譯法”的真空期。此外,術語語義變化加快、縮寫詞不斷出現、多義術語難以取舍、術語翻譯不一致等難題,也時常阻滯他的科技術語翻譯工作。他進一步舉例——
“‘神經網絡’的翻譯在英文語境下是‘Neural Network’,但是近年來又衍生出‘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人工神經網絡)🕺🏽。”
“人工智能領域中還常常使用各種縮寫詞,如CNN(卷積神經網絡)、RNN(循環神經網絡)、GAN(生成對抗網絡)、BERT(雙向編碼器表示轉換)等。”
“在一些中文翻譯中👐🏻,Deep Learning被翻譯為‘深度學習’‘深層學習’‘深入學習’等💧,有些地方則保留了其英文原名。”
在為公司提供語言服務的工作中🛐📷,華為翻譯中心語言服務一部部長韓宇積累了豐富的科技術語翻譯經驗🕴🏻。“無線網絡領域有一項華為的創新解決方案——分布式基站。其中,基站一般對應base station,這就需要在前面加一個限定詞來體現‘分布式’的特點。我們采用了distributed來翻譯📧🙆🏽♂️。現在,分布式基站的英文術語Distributed Base Station(縮寫DBS)已經成為一個標准術語👩🏽🎓,被行業廣泛使用👩🏼💻。”
韓宇進一步指出👩🔬,隨著科技發展,譯者也要考慮一些術語是否要變化或更新。“比如Internet,最早音譯為‘因特網’,隨著時代變化🥑、技術演進和普及程度變化,逐漸出現了‘互聯網’的譯法🧗♂️。現在🗓,‘互聯網’這一譯法已經被廣泛應用,更大眾化也更好理解。”
“術語是科技的靈魂。其漢外互譯難題均涉及翻譯的語境與自身💇🏻♂️,以後者為主,前者為輔🤹🏽♂️。”黃忠廉說,語用力求得體、語義力求准確、語形力求規範🤵🏽,是科技術語翻譯內在困難的三種表現。
大數據時代的科技術語翻譯產生了新的變化👩🏻🦳,王華樹將其概括為🏃♂️🦟:專業科技術語翻譯日益增多🧛🏽、科技術語涵義日趨多樣性🪅、專業性科技術語的普及化、科技術語的標准化、科技術語本地化需求增加。
采訪中🖇,多位專家提出建議👩🏼✈️,加強術語管理意識😉、利用術語自動對齊技術👈🏿、構建專業領域術語庫、利用翻譯記憶技術,從而有效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助力科技術語翻譯⛓。
(本報記者 肖人夫 柴如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