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曆史與邏輯
2022年05月07日 16:14:43 作者♻️: 來源👳🏻:《哲學研究》2021年第12期 審核: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創造性轉化 創新性發展 中國式現代化
[摘要]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的決議》⛓,強調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回顧和總結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曆史🧑🍳,是把握其內在邏輯的前提和基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度融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重要的哲學依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只有經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才能實現文明的新陳代謝👨🏿🎤🟥。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既體現世界各大文明現代化高度發展的一般規律,又包含中華五千年曆史文化的深厚底蘊🎞,是一種超越資本主義模式的人類文明新形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從根本上深化和拓展了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程度和水平👩🏻💻,為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創造了條件。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創造性轉化 創新性發展 中國式現代化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站在時代和曆史的制高點,強調“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在“兩個結合”中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和中華文明史上是重大的理論創新。深刻理解和准確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內涵,離不開馬克思主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國外哲學社會科學三大學術資源。其中,馬克思主義始終是當代中國思想文化的旗幟和靈魂👱,構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規定性; 自西學東漸、新文化運動以來,國外哲學社會科學成為我國從傳統到現代轉型的外在推動因素🗂。然而🤙🏿,作為“本來”和“本源”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卻長期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可或缺的曆史文化來源👹,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內在邏輯🌬,對新時代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學術自覺
中西馬對話體現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學術自覺👨🏼🦰。在當代哲學界👨👩👦👦,如何處理中西馬之間的思想關系是一個不得不面對的學術難題。在很長一個時期內,中西馬的融合並沒有上升為一種學術自覺。在2007年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舉辦的“第一屆中哲、西哲、馬哲專家論壇”上,有學者表示,“目前中國哲學中形成的中、西、馬三足鼎立🧊、以鄰為壑的狀況是不正常的”🚵🏼🦸🏽♂️,“必須充分認識到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哲學結合的重要性,要總結、概括中國哲學🈂️,繼承、弘揚中國哲學的基本精神”。(參見陳椰)至今,“中哲🧝♀️🙆🏽、西哲、馬哲專家論壇”已經連續舉辦五屆,中西馬的融合會通已經成為一種學術共識🧑🏽,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中國學術界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學術自覺。
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延續至今的文明🌡,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和道德理念。近代以來👩🏿🎤,我國哲學界開啟了向西方學習的曆程👇🏿,特別是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成為繼絕地天通🧖🏼、佛教東傳以來五千年中國思想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中國學術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回顧100多年來的中國學術史👠,學習研究西方哲學的過程固然是必要的,然而🦌,譯介西方哲學的著作、注釋西方哲學的經典、引入西方哲學的命題、分析西方哲學的概念並不能完全解決當代中國哲學的問題,任何西方哲學的理論都無法代替中國哲學界的思考🤙✵。高清海認為,“中華民族的生命曆程、生存命運和生存境遇具有我們的特殊性,我們的苦難和希望、傷痛和追求☺️、挫折和夢想只有我們自己體會得最深”,“我們以馬克思的哲學為指導🦻🏻,對于這類具體問題也仍然需要有我們自己的理論去回答和解決”。(高清海)隨著綜合國力的增強,中國正在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當代中國學術🥺🧑🦳、思想、文化如何走上人類精神的最高殿堂,而不至成為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短板”是哲學界不得不深入思考的問題。
推動哲學中國化的學術努力有助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當代中國學術對人類思想寶庫的貢獻,一定是奠基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礎上的民族的😌、時代的文化。作為當代中國學術表征的哲學🎴,不再是二級學科中的技藝之學,而是把握思想時代的精神反思🪺。我們留給後人的一定是不分畛域的時代哲學,而不是森嚴的學科壁壘。長期以來,哲學界存在一種以鄰為壑的現象👛。隨著現代學術分工的固化👮🏿,哲學研究中常常會出現“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局面🧛♂️🧥。在中西馬學科分立的條件下,我們的許多學者給西方人講的是中國哲學,給中國人講的是西方哲學🔋,陳康那樣能夠給西方人講希臘哲學可謂鳳毛麟角👩🦼➡️。這如同陳康所言,“往雅典去表現武藝🙏,往斯巴達去表現悲劇”(參見柏拉圖,第10頁),如若出入無人之境,但並不能代表真正的學術水平。無論是“雙一流”建設中競相延攬西方漢學界、海外中國學界培養的博士生作為所謂的“高層次人才”,還是印度洋、太平洋上蕞爾小國的地區國別研究類a&hci、ssci 刊物被奉為圭臬,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學術自信的普遍性缺乏,這和中國近代以來學術總體上的“學徒狀態”相一致🧊。(參見吳曉明𓀎,2021年)鄭永年指出,當代中國學術最大的問題是不能走出西方近代以來的知識體系,處于思想的“被殖民”狀態。(參見鄭永年、楊麗君)
在某種意義上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術自覺是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前提🕕。新世紀以來💆♂️,德裡達一句“中國沒有哲學”(參見陸揚)驚醒了中國學術界的西方中心主義迷夢👆🏻,“中國哲學合法性”(魏長寶)討論如火如荼💁🏽♀️,哪怕是治西學、翻譯西方經典的宿儒莫不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皈依⚈。今天,即便是西方哲學中非常專門之現象學也出現了中國化的趨勢📑👩🏻🎤,心性現象學就是一種推動現象學中國化的學術努力。哲學界的“中國哲學分析化”“分析哲學的中國化”更是試圖實現中國傳統思想的當代化🫲🏿。“無論是‘中國哲學分析化’還是‘分析哲學的中國化’,它們都反映了中國哲學家們用分析的方法討論中國哲學問題的努力方向———前者是用分析路徑解釋中國傳統哲學問題🍨,後者則是試圖在分析哲學討論中引入中國哲學的問題意識和思想資源”,二者都是“以中國哲學為主體🎖🛌,用分析的方法去‘化’中國哲學的問題”☠️。(江怡)
哲學中國化的趨勢不僅有助于在吸收借鑒人類文明優秀成果的基礎上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而且有助于向世界闡釋推介更多具有中國特色、體現中國精神、蘊藏中國智慧的優秀文化。可以說🧔🏼♂️,哲學中國化的趨勢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學術自覺👮🏼♂️。
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曆史
深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研究必須堅持曆史與邏輯的統一𓀍。回顧和總結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曆史,是把握其內在邏輯的前提和基礎。早在20 世紀40年代,《中共中央關于共產國際執委主席團提議解散共產國際的決定》明確提出🏗,“要使得馬克思列寧主義這一革命科學更進一步地和中國革命實踐、中國曆史、中國文化深相結合起來”❓。(《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第20 冊🧑🏻🤝🧑🏻,第318-319頁)毛澤東開創了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曆史👮🏿。在建黨之初👘,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把蘇俄經驗神聖化曾給中國革命帶來過巨大危害。這些形形色色的錯誤在本質上都是因為脫離了中國的具體實際👨🏽🦳,割裂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間的曆史血脈。當然,這種教條主義理解與新文化運動以來的全盤西化論🦖、疑古思潮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毛澤東在1930年提出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在1938年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開辟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之路,標志著中國共產黨人在思想上逐步走向成熟。
毛澤東之所以能夠實現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絕非巧合,他在青年時期就深受中華文化特別是湖湘文化的熏陶🟧,喜讀曾國藩家書和王船山的哲學著作,經常前往船山學社聽講🏬。他的古典文獻功底深厚,古典詩詞、狂草書法為一代之冠,晚年更是對《二十四史》手不釋卷。毛澤東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的政治報告《論新階段》中強調📷:“馬克思主義必須和我國的具體特點相結合並通過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實現🧺。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偉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個國家具體的革命實踐相聯系的。對于中國共產黨說來,就是要學會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應用于中國的具體的環境。成為偉大中華民族的一部分而和這個民族血肉相連的共產黨員,離開中國特點來談馬克思主義,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選集》第2卷,第534頁)《實踐論》《矛盾論》堪稱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典範之作,繼承了中國傳統哲學中“陰陽互補”“相反相成”“福禍相倚”“天人合一”“一物兩體”等辯證思維方式。《矛盾論》對矛盾轉化的強調,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重同一、貴和合的思想,是對中國傳統哲學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與蘇聯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迥異🙇♂️。
毛澤東在思想表達方式上也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魅力🛋👲🏿,“將這一結合所形成的思想用民族化的因而是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語言加以表述”(王南湜,2012年,第4頁)🧑🏿🎨。例如,在整風運動中用“實事求是”表述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在黨的七大閉幕詞中用“愚公移山”表述將革命進行到底的決心🫰🏻,在追念張思德時用司馬遷的“人固有一死”表述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在《實踐論》中用《三國演義》“眉頭一皺計上心來”表述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這類例子比比皆是🥞。無獨有偶,劉少奇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修身之學相結合,完成了《論共產黨員的修養》。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中華五千年文明的結合深化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1956年,隨著三大改造的完成🛢,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毛澤東提出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第二次結合的任務,並進行了艱辛和曲折的探索🤹🏼。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鄧小平重新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開創和堅持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很多觀點與中華五千年文明具有深刻的思想淵源💎。例如,小康來自《禮記·禮運》,和諧社會吸收了和合思想,以人為本吸取了民本思想,共同富裕借鑒了大同理想💁♀️,理論聯系實際吸納了知行合一學說,以德治國與儒家傳統緊密聯系,依法治國與法家思想密不可分,“一國兩制”汲取了《周易》的智慧➕,這些創造性思想成果的提出都有賴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習近平用典”體現總書記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准確把握,“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可謂切中傳統文化之肯綮。《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大量引用古代治理思想。以《論語》為例,第一卷引用18次,第二卷引用11次🩱,第三卷引用5次。此外👩🏽🎓,老莊🤼♀️、孟荀、程朱、陸王也多次被談到,可謂儒釋道融合,經史子集會通。從“我將無我🙍🏼♀️,不負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可以體會到老子的“以百姓心為心”;從人類命運共同體,可以感悟出孔子的“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論述,不僅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還生動結合了中國具體實際的“地氣”🧼,更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底色🙆🏽♂️。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明確提出必須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強調要“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習近平,2021年) 這是在黨百年奮鬥的曆史上👩🏽🏫,第一次提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決議》指出,“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深刻總結並充分運用黨成立以來的曆史經驗,從新的實際出發👨👧👧,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並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出“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的新論斷。( 參見《決議》)從1945年的《關于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到1981年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到2021年的《決議》,百年黨史上三大曆史決議,在凸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上體現出一脈相承,在強調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上彰顯了與時俱進,為我們認識和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曆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提供了一把鑰匙。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什麼都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語錄來說話,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沒有說過的就不能說,這不是馬克思主義的態度。同時🎷,根據需要找一大堆語錄,什麼事都說成是馬克思🤾🏻、恩格斯當年說過了,生硬‘裁剪’活生生的實踐發展和創新,這也不是馬克思主義的態度”。(習近平,2016年) 經典文本的解讀、國外馬克思主義的譯介、為現實問題作注腳等研究進路,遠遠不能滿足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 世紀馬克思主義的發展需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根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沃土,“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決議》) 。與李大釗、陳獨秀、瞿秋白、蔡和森、李達、艾思奇等從不同角度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進行的思想探索、學術探索相比😜🫛,當代哲學界似乎缺乏實現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理論勇氣💇🏼♂️🫁,沒有認識到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論自覺是建立文化自信必不可缺的思想基礎和理論前提。當然,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不能單憑馬克思主義哲學或是中國哲學一己之力,需要包括中西馬各學科🤸🏿♀️,整個哲學界,整個哲學社會科學界的共同努力。
三👩🏽、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前提
把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內在邏輯,首先要反思二者為什麼能夠結合,回答其可能性問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並不是韋伯所言“選擇的親和性”🏋🏻🚵🏻,不同于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在特定曆史條件下發生的特殊結合,而是一種曆史發展的必然選擇📤🤵🏿♂️。姜輝認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中華文明之所以能夠結合,是因為它們之間有著內在的契合性,都具有開放性🐠、辯證性和與時俱進特征,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契合融合的內在基因”♊️。(姜輝)馬克思的哲學革命是對西方形而上學傳統的徹底翻轉,開辟了一條不同于以往的哲學道路,從根本上改變了人類社會的發展方向。馬克思主義哲學最講究一切從實際出發,而研究中國的實際離不開五千年的曆史文化🔌💆🏻♀️。中國古代樸素的唯物主義🚮、變易思想👩🏼🎓、知行觀、義利觀😗、大同理想🆗、民本主義等都和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念具有一致性,不僅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曆史文化土壤中長出實踐上的參天大樹,而且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理論上的結合創造了條件。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突破近代以來制約中華文明發展的一系列瓶頸,實事求是、小康、大一統📃、民胞物與等蘊藏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基因通過新陳代謝,獲得了新的時代表達✦。而且👩🎓,這種思想契合,在思維方式上體現出二者的類同性。“由于兩種哲學在原本的思維範式上的類同性,便有可能由之而達成一種真正的融合🚴🏿♀️,即一方面將中國哲學的真精神融貫于馬克思主義哲學之中,使之深度中國化👍🏿,另一方面則使傳統中國哲學真正現代化”。(王南湜,2012年✴️🛠,第320頁)下面,就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什麼能夠結合分述之。
一是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恩格斯指出:“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第664頁) 馬克思主義開辟了通向真理之路,是開放的思想體系,隨著時代的進步而不斷地豐富發展。馬克思在《資本論》中,闡發並運用了從抽象上升為具體的方法。與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百年奮鬥的曆史實踐建立起本質規定性和內在關聯性的🚶🏻➡️👩👩👦,不是抽象的馬克思主義👩🏿⚕️,而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過程中,普遍性的馬克思主義原理的抽象規定性,上升為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具體,產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飛躍。毛澤東指出,“必須將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完全地恰當地統一起來🏊🏿♀️,就是說,和民族的特點相結合,經過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處,決不能主觀地公式地應用它🤺。公式的馬克思主義者,只是對于馬克思主義和中國革命開玩笑,在中國革命隊伍中是沒有他們的位置的”。(《毛澤東選集》第2卷,第707頁)從曆史經驗看,恪守教條、墨守成規只會阻礙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只有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守正創新才能在堅持馬克思主義中不斷發展馬克思主義。習近平總書記“不是簡單延續我國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實踐的再版,也不是國外現代化發展的翻版”(習近平,2018年)的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科學規定性和學理規範性。
二是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實踐需求。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中❤️,不但需要“解釋世界的理論智慧”🚮,更需要“改變世界的實踐智慧”👩🏼🦳。毛澤東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過程⏏️🧔🏿,“通過對于中國傳統哲學辯證法之改造提升,創建了一套實踐辯證法理論體系”。(王南湜🛸⏸,2020年)在馮契看來♟,“毛澤東提出的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方針越來越深入人心,而為要實現這種結合🌖,那就必須研究理論♟、研究現狀🤷🏻、研究曆史、包括研究民族的曆史遺產”。(《馮契文集》[增訂版]第7卷🐜🌶,第562頁)鄧小平指出:“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鄧小平文選》第2卷,第143頁)如果不顧中國具體實際🚽,無視中國傳統的曆史與文化🩵,那麼即使不是像王明那樣葬送中國革命的前途,也會隨著蘇東劇變的“多米諾骨牌”終結社會主義建設之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裡有什麼中國特色?如果不是中國特色,哪有我們今天這麼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植于中國曆史和文化的土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悠久綿長的中華文化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實踐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根脈。
三是中國共產黨人的責任與擔當。中國共產黨人在百年奮鬥中,創造性地把中華五千年曆史文化傳統繼承和接續起來,成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主體和承擔者。毛澤東指出:“我們是馬克思主義的曆史主義者,我們不應當割斷曆史🖲。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毛澤東選集》第2卷,第534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共產黨人不是曆史虛無主義者,也不是文化虛無主義者”🎩,“中國共產黨人始終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繼承者和弘揚者,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都注意汲取其中積極的養分”🚵🏼。(習近平🚵🏼♂️,2014年)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既有革命傳統,也有曆史文化傳統🎪👩🏿🏭,不理解傳統就無法把握當代的中國,就會陷入虛無主義的泥沼。曆史研究從來不是純粹的學術問題🤹🏿,不僅與國家治理息息相關,也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緊密聯系。西方學界始終不願意承認夏文化,不乏否定中華文明的早期起源之因素,試圖從根本上否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黨中央高度重視考古工作,近年來大力支持仰韶#️⃣、良渚、二裡頭、陶寺🚴🏼♀️🧬、石峁等中華文明的早期遺址研究💅🏼,充分發揮了考古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戰略價值🧏🏼,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提供堅強支撐🥾。
四、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原則
把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內在邏輯,重點是反思二者怎樣實現結合🧗🏻♀️。在當代哲學家中,張岱年👨🏼、馮契👍🏽、高清海🕺、方克立等曾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進行過探索🏩,提出了“綜合創新”論🏘、“智慧”說、“類哲學”、“馬魂中體西用”等標識性概念。如高清海就認為,“‘當代中國哲學’就是這樣一種由中國哲學家探索💥、創造的主要反映我們自身的境域和問題的‘民族性’、‘時代性’和‘人類性’內在統一的哲學樣式”。(高清海)這裡,就如何實現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論述四點基本原則🧑🦯➡️。
一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我國,不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哲學社會科學就會失去靈魂、迷失方向,最終也不能發揮應有作用”。(習近平😁🛜,2016年) 張岱年、馮契、高清海、方克立等對當代中國哲學新形態的探索🙋🏼♂️,無不強調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真理激活了五千年的中華文明🖋,沒有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傳統文化研究就會偏離正確的政治方向、學術導向和價值取向,往往會陷入保守主義🖖🏽、複古主義🙅♀️。
中國現代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的建立是以馬克思主義進入我國為理論原點和思想地平線的,馬克思主義是中國現代學術轉型的理論和思想標識🦧。馮契認為🔜,“必須正確解決古今中西的關系問題🕵️⛹️,只有在這個問題上克服各種錯誤傾向,才能實現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踐結合🚱,回答‘中國向何處去’的問題”。(《馮契文集》[增訂版]第7卷☝️,第578-579頁) 無論是實現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還是建構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抑或是探索當代中國哲學新形態🧑🏽🎤,首要原則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
二是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毛澤東指出:“對于中國古代文化,同樣,既不是一概排斥,也不是盲目搬用✈️,而是批判地接收它,以利于推進中國的新文化。”(《毛澤東選集》第3卷,第1083頁)在佛教東傳🐃、西學東漸、新文化運動等一次次文明的交流和碰撞中,中華民族一直善于學習各大文明的優秀成果💂🏻🕺🏽,在吸納基礎上再創造以補自身之粗疏🤽♀️,不是亦步亦趨,不是剪除異己🧑🏽🌾,之所以亙古亙今乃是源自海納百川的文化氣度🧖🏽♂️。
縱觀上下五千年,但凡是中國曆史上的強盛之世,無不體現出文化的開放性和創新性,傳統文化的優秀元素在民族複興、國家崛起過程中都發揮過重要作用。漢之開疆拓土,顯示出剛健有為;唐之兼收並蓄👩🏻🎨,體現著天下大同;宋之文化繁盛🔻🧛,開顯出極高明而道中庸🧜🏼♂️。德治、仁義、變易、無為、法治🤟🏿、民本、經世🥷、和合等一系列思想,無不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智慧。“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蘊藏著解決當代人類面臨的難題的重要啟示”📞🚴🏻。(習近平🧑🏿💼,2014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中國之治”和“西方之亂”涇渭分明👰♀️,中國傳統文化的隱忍、平和、大同與西方文化優勝劣汰🧗♀️、叢林法則成為治理模式分野的重要文化根源🔐👭。然而,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消極因素也不容忽視,近代中國衰落與這些傳統文化中的積弊密切相關。政治上的專制主義✍🏽👨🏻💼、經濟上的閉關鎖國、文化上的複古保守、社會上的一己之私等糟粕在封建王朝的末世沉渣泛起,以至于“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因此,傳統文化必須經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才能發揮當代價值💁🏿♂️。
佛教中國化的過程堪稱黑格爾意義上“文化結合”的典範👩🏻🎓,既廣泛地學習外來文化,又深入地適應中國傳統,在儒家心性論和佛教宇宙論融合的基礎上產生了禪宗🚶🏻♀️。從漢明帝時期佛教入東土,曆經魏晉“三玄”大盛,到隋唐佛學之濫觴🖖🏽,直到北宋五子🪥,士人精神生活轉向內省♥️🫥,中華思想文化體系日臻圓融🫱🏽🔈,才形成儒釋道融合的宋明理學,前後跨越千載的曆史長河👨🏿⚖️。作為成熟文化形態的宋明理學,“不僅是11世紀以後主導中國的思想體系,而且是前近代東亞各國(朝鮮☃️、越南🍄、日本)占主導地位或有重要影響的思想體系”,“理學是近世東亞文明的共同體現”。(陳來,第477頁)從周濂溪到王陽明的宋明理學諸家,皆出入佛老,歸于六經,對佛學不乏充分地了解↪️。
今天📫,我們會通中西同樣需要對國外哲學社會科學全面准確地把握✂️。如同食物只有經過消化才能被吸收💂🏼,外來的思想文化只有經過揚棄👷🏻♂️👎🏼,才能成為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的原料。揚棄是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不二法門。儒釋道融合曆經千年才得以完成🙆🏿♀️,中西會通也將經曆一個漫長的曆史過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度融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重要的哲學依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中華五千年文明結合是“文化結合”基礎上產生新思想的破題⛑。但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並不意味著單純地複興儒學,我們今天要建立更廣泛意義上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道統。正如吳曉明所指出的🏄♂️,“新文明類型的可能性不僅把占有現代文明的成果理解為自身的基礎🔶,而且將中國文化傳統的重建自覺地把握為本己的任務。這個任務意味著: 經曆文化結合的鍛煉🕋🏊🏻♀️,中國的文化傳統將在繼續現代化的進程中得到複活與重建,從而迎來這一文化傳統的再度青春化”。(吳曉明⛹️♀️,2020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只有經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才能實現文明的新陳代謝,才會成為當代中國在國際上最重要的文化符號🐓,才能在紛繁變化的世界舞臺保持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文化底色🧉。
三是圍繞國之大者把握曆史發展大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只有聆聽時代的聲音,回應時代的呼喚💶,認真研究解決重大而緊迫的問題,才能真正把握住曆史脈絡、找到發展規律🏹,推動理論創新”。(習近平,2016年)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觀照現實🛳,把握時代,啟迪未來。其中⚓️,辯證思維、戰略思維、曆史思維、創新思維、系統思維、底線思維深化了唯物辯證法的研究🧑🏿⚖️👷♂️,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為唯物史觀作出了貢獻,創新👱🏼𓀆、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推動了社會發展理論的進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了生態文明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豐富了馬克思主義價值論🤴🏻🍞,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式現代化、人類文明新形態把世界曆史思想從理論轉化為現實……這些新思想新理念新戰略新舉措,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統一起來,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
實現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必須聚焦國之大者,深入國之大局🧝🏽🧏🏿、國之大要、國之大事、國之大計,集中古今智慧🙀👯♀️,采擷中外優長,觀大勢🧑🏻🍳、謀大局、出大策、著大作,不斷提升哲學思想的學術力、思想力、影響力。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不能食古不化、食洋不化,拚湊一些陳詞濫調來剪裁中國共產黨百年奮鬥的偉大實踐。公羊三世說、黑格爾的“絕對精神”看似高深莫測,但卻從未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打過照面,不過是思想空轉的概念遊戲。實現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有助于中國哲學界推出一批能夠反映中國立場又能為國際哲學界所理解和接受的哲學命題、哲學範疇和標識性概念,用中國理論闡釋中國實踐🚬🚴🏻♂️,用中國實踐升華中國理論。
四是探索人類文明新形態🦸🏿。高清海在思考馬克思主義與中華民族內在“性格”相一致的基礎上認為,當今中國“內在地要求人們從理性的高度來判斷中國社會的曆史方位🧫,澄明社會發展的價值前提,反思未來發展的可能道路”🌔𓀚。(高清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是中國社會的曆史方位🧑🏿🦱🧑🤝🧑,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發展的必由之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參見《決議》)如果說西方現代化的內在支配性邏輯是資本邏輯,那麼中國式現代化的內在邏輯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這一內在邏輯的外化和具象化。
中國式現代化是一條不同于西方現代性的發展道路,既體現世界各大文明現代化高度發展的一般規律和普遍特點𓀜,又包含中華五千年曆史文化的深厚底蘊,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一種超越資本主義模式的人類文明新形態。中國式現代化從根本上改變了西方現代化以資本為中心、兩極分化、物質主義膨脹、對外擴張掠奪的老路,破除了西方中心主義的神話,徹底否定了曆史終結論📯、文明沖突論🦹🏽♂️,克服了消費主義、虛無主義🧑🦼➡️,豐富了人類文明的寶庫😈。人類文明新形態吸收了五千年中華文明史的文化滋養,繼承了五百年世界社會主義史的有益成果📛🕸,打破了“威斯特伐利亞體系”以降世界體系中的叢林法則,回答了中國向何處去、社會主義向何處去、世界向何處去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前途命運。人類文明新形態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界破解以帕森斯為代表的美國現代社會科學知識體系的迷思,為當代中國學術界走出西方近代以來的話語體系✶,從而擺脫思想的“被殖民”狀態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路徑和思想參照👿。
結語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具有重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百年奮鬥,“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曆史進程”🤟🏿☞。(習近平🤾🏿♀️,2021)年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為中華民族真正從思想上站立起來創造了條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讓中國人民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前途命運🍄🟫。在革命與戰爭的時代主題下,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實踐中,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產生了毛澤東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曆史性飛躍; 在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下🧛🏿♀️,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中,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進一步結合,產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程度和水平,是決定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能否實現飛躍的本質規定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從根本上深化和拓展了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程度和水平🤛🏽,為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創造了條件。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最新成果,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
【本文系貴州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國學單列課題“文明比較視野中的儒學研究”(編號19gzgx16) 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鄭飛👩👦,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科杏宇平台大學政府杏宇平台🎱,中國社會科杏宇平台辦公廳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