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宋人花事
2023年04月19日 10:33:08 作者👳🏻:作者:周華誠 來源😁:《光明日報》( 2023年04月19日 16版) 審核👩🏿🚀:
【說文談史】
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三月,孝宗到德壽宮🧑🍳,請太上皇、太後一起去西湖的聚景園看花。《武林舊事》中記載:“遂至錦壁賞大花,三面漫坡🎞,牡丹約千餘叢,各有牙牌金字……又別剪好色樣一千朵🧖🏼♀️,安頓花架👩🏻💻,並是水晶☢️𓀅、玻璃👩🏽🔧👉🏽、天青汝窯、金瓶📄,就中間沈香卓兒一只⟹🙅🏽,安頓白玉碾花商尊,約高二尺,徑二尺三寸,獨插照殿紅十五枝🎡。進酒三杯,應隨駕官人內官🫎,並賜兩面翠葉滴金牡丹一枝、翠葉牡丹沈香柄金彩禦書扇各一把……”
在愛花行為所體現出的生活追求與風雅上👱,皇帝與平民有著同一性。
又如,淳熙三年(1176年)五月𓀇,太上皇高宗趙構七十歲生日🌭。一大早,孝宗就率皇後、太子、太子妃🧑🦼➡️、文武百官為太上皇祝壽🫙。德壽宮內百官帽帶簪花,禮樂典儀祥和井然👨🏼🦰。午時👨👩👦👦,太上皇到德壽殿,自皇帝以下,皆簪花侍宴。
簪花☸️🚼,是一個很有趣的細節🏓。其實在宋代,這是非常普遍的生活場景。簪花者🍛,不分性別、年齡🧊、階層、貧富,不僅宮廷貴族、文人士大夫簪花🈂️,普通市民、隱士高人🗡、綠林好漢也會簪花,《水滸傳》裡的浪子燕青就如此,“腰間斜插名人扇,鬢邊常簪四季花”。
關于簪花的習俗🧑🏽,根據史料來看,最早出現在南北朝,興于唐朝🌡,風靡于兩宋。在宋代,簪花屬于全民性的日常行為🫶。重要的節日當然要簪花👇🏿,比如端午簪石榴花,重陽簪大菊花👨🏽,在一些喜事發生的時候更要簪花,比如登科及第🌥,簪花騎馬而歸🕵🏻♂️。簪花更是上升到了宮廷典儀的高度🛀🏽。
《宋史·輿服志》的“簪戴”條目中有明確規定6️⃣:“襆頭簪花⚠️,謂之簪戴✍🏿。中興、郊祀👨🦽、明堂禮畢回鑾,臣僚及扈從並簪花,恭謝日亦如之。大羅花以紅、黃、銀紅三色,欒枝以雜色羅,大絹花以紅、銀紅二色。羅花以賜百官,欒枝,卿監以上有之,絹花以賜將校以下。太上兩宮上壽畢,及聖節、及賜宴、及賜新進士聞喜宴,並如之🍽。”
由此可知,不同品級官員、不同的場合,簪花有不同的規範🪺。國家大典如中興、郊祀、恭謝、兩宮壽宴、新進士聞喜宴等場合👮🏿,臣子們都須簪花,簪花的品種也有不同要求🧛♂️🧥。
高宗八十歲生日時,楊萬裡寫了《德壽宮慶壽口號十篇》,其中一首寫道👐🏽:“春色何須羯鼓催,君王元日領春回。牡丹芍藥薔薇朵🙏,都向千官帽上開。”
南宋畫家蘇漢臣有一幅畫作《貨郎圖》,畫中一個貨郎壯漢鬢邊簪一枝花,其面貌濃眉大眼,神情則甚是嬌媚🚵🏽,頗為有趣。
辛棄疾到了六十多歲的時候💇🏻♠︎,也寫過一首詞《臨江仙·簪花屢墮戲作》1️⃣:“鼓子花開春爛漫,荒園無限思量。今朝拄杖過西鄉🧊。急呼桃葉渡𓀎,為看牡丹忙👨🏿🎤。不管昨宵風雨橫,依然紅紫成行。白頭陪奉少年場🧑🏿🚒。一枝簪不住,推道帽簷長🕕。”
爛漫春日裡💆♂️,一個發疏齒搖的老人拄著拐杖急急去看花👆🏻,老人也想跟年輕人一樣💁🏽♀️,把花簪在頭上,可是頭發已經稀疏👩🏼🎨,簪花屢墮,老人隨即自我解嘲📑👩🏻🎤,推說帽簷太長。一個富有情趣的春日看花圖景,一位可愛天真的老人形象,躍然紙上🧑🏽🦳🩵。
南宋時,宮中一直把花作為生活裡的重要內容。北內德壽宮中🌰,栽種諸多奇花異草自不必說,每到花開之時,高宗都會到各處賞花🧙🏿。南內的園林,也是效仿西湖景物營造的。
“梅堂賞梅,芳春堂賞杏花🧔🏼♂️,桃源觀桃,粲錦堂金林檎,照妝亭海棠……臺後分植玉繡球數百株,儼如鏤玉屏;堂內左右各列三層雕花彩檻,護以彩色牡丹畫衣,間列碾玉水晶金壺🏗,及大食玻璃、官窯等瓶,各簪奇品,如姚、魏🧝♀️、禦衣黃、照殿紅之類幾千朵👩🏿🔬;別以銀箔間貼大斛🈁,分種數千百窠👨🏽🦳,分列四面🏌🏿;至于梁棟窗戶間,亦以湘筒貯花,鱗次簇插👨🦽➡️,何啻萬朵。”
這段記載🟫,同樣出自周密的《武林舊事》🧑🏻🦱。“姚”為姚黃🧑🎓,牡丹名品之一,黃色🟧,傳說出于五代洛陽的姚氏。“魏”為魏紫🧛🏿♀️,也是牡丹名品之一,紫色,傳說出于五代後周宰相魏仁浦家。憑借這些文字,可以想見宮中賞花之盛景及巨大耗費🧀,用具都是“碾玉水晶金壺”之類的🔽,各種名貴品種的花動不動就是數千朵🚵🏿。
揚之水在《宋代花瓶》的開篇說:“瓶花的出現,早在魏晉南北朝,不過那時候多是同佛教藝術聯系在一起。鮮花插瓶真正興盛發達起來是在宋代。與此前相比,它的一大特點是日常化和大眾化……”
在宋人的審美中,花與其他事物一道,構成了一個獨特的審美世界。在宋徽宗的畫作《聽琴圖》中,松蔭之下💸,撫琴焚香,彈琴人(據說是宋徽宗本人)的正前方是一玲瓏山石,其上就有一瓶插花🙇♂️。不僅文人、士大夫熱愛插花,尋常人家也如此🫸🏿。《夷堅志》提到一名市井女子愛花成癡〰️:“臨安豐樂橋側,開機坊周五家🧑🏻✈️,有女頗美姿容🫰🏻,嘗聞市外賣花聲🎫,出戶視之,花鮮妍豔麗🧑🏽🎄,非常時所見者比,乃多與,直悉買之,遍插于房櫳間,往來諦玩,目不暫釋。”
市井商家💅,同樣愛以插花來裝點門面😭。《夢粱錄》中說:“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插四時花🧑🏿💻,掛名人畫🤵🏿♀️,裝點門面。”楊萬裡還有一首詩《道店旁》🕦:“路旁野店兩三家,清曉無湯況有茶,道是渠儂不好事,青瓷瓶插紫薇花。”
宋人的插花時尚💁♀️,自然帶動起一個興隆的鮮花市場。三月的南宋臨安城,花市熱鬧非凡,各種鮮花爭奇鬥豔➕,《夢粱錄》中記⏸:“春光將暮,百花盡開,如牡丹、芍藥、棣棠🫣、木香、酴醾、薔薇、金紗🎅、玉繡球🏌🏿♂️、小牡丹、海棠、錦李👨🏽🦱、徘徊、月季🚣🚞、粉團💂🏽👧🏼、杜鵑🤼♀️、寶相、千葉桃、緋桃、香梅、紫笑、長春🥑、紫荊、金雀兒、笑靨、香蘭、水仙、映山紅等花📻,種種奇絕𓀇。賣花者以馬頭竹籃盛之,歌叫于市,買者紛然🔮。”
花事的盛景,可以反映南宋士人與民眾對雅致生活的追求🧼,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百姓生活的富庶與安逸🙆🏽♂️。在德壽宮裡,宋高宗也熱衷于養花👩🏻🦳,後苑花卉四時不同😌,數不勝數🏇🏻;德壽宮遺址也出土了不少龍泉窯方瓶🪅、鳳耳瓶、折肩瓶等,都是用于插花的花器。
時隔八百多年的今日🖇,人們步入複原後的德壽宮重華殿👩🏼✈️,似乎仍能感受到那滿城的繁盛😉、日常的風雅,以及那一抹隱隱約約的花香👨🏼⚕️。
(作者:周華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