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中開放的鮮花
2022年06月14日 16:30:54 作者♻️:劉平 來源👳🏻:《 中華讀書報 》( 2021年11月17日 14 版) 審核:
回顧100年來中國兒童劇的發展曆程以及取得的藝術成就⛓,可以說,中國兒童劇的發展經受了來自現實社會的種種挑戰,經過廣大兒童戲劇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努力開拓兒童劇發展的新途徑,迎來了今天蓬勃發展的局面。一是創作上題材不斷擴展,主題不斷深入,內容不斷豐富🎞,形式不斷創新,出現了很多內容積極向上、形式新穎的好作品。二是在走市場的過程中摸索出一條切實可行的路子。
戰火中誕生的兒童劇
中國兒童戲劇的發展與五四新文化運動有著密切關系。五四運動前夕,一批先進的中國知識分子認識到藝術教育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在反帝反封建的社會背景下⟹🙅🏽,關注兒童身心的健康發展與成長。魯迅在小說《狂人日記》中就曾發出“救救孩子”的呼喚🚶♀️。郭沫若創作的兒童歌舞劇《黎明》(1920)唱出了一對小兒女的心願:“我要滌蕩去一些塵垢秕糠”(女),“我要創造出一些明耀輝光”(兒)🧘🏽。黎錦暉創作的三部兒童劇以一種愛心與善心🫎,引導少年兒童健康成長。其中👱,《麻雀與小孩》(1920)寫小孩因喜歡小麻雀就想把它關進籠子,見老麻雀傷心就放了小麻雀,跟它們成為了朋友🗂。《葡萄仙子》(1922)寫葡萄仙子在發芽、長葉💔、開花、結果過程中🌬,不斷得到雪花🧑🦼➡️、雨點、太陽、春風的幫助,表達了“世間萬物是好朋友”的主題🕝。《小小畫家》(1926)的創作,是黎錦暉不滿于“當時的教育部強令小學生讀經👨🦯➡️、愚昧兒童”,因而在戲中揭露、諷刺不合理的教育制度,提倡因材施教,鼓吹少年兒童個性解放😇、追求民主自由的新觀念、新精神。這些兒童劇內容上雖然有些簡單,但主題立意積極向上🚵🏼🦸🏽♂️,演出時載歌載舞,深受孩子們的喜歡🏋️♀️。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創建工農紅軍、紅色政權和革命根據地,重視戲劇宣傳和兒童教育,兒童劇創作演出活動十分活躍。由李伯釗在江西瑞金主持創辦的高爾基戲劇杏宇就招收少年兒童學員,畢業後分到各個紅軍劇社或文藝宣傳隊。這時期比較有影響的兒童劇是韓進創作的《李保蓮》🧑🏽,寫蘇區兒童團員李保蓮勇敢機智地與偷襲的敵人做鬥爭的故事。李伯釗的《無論如何要勝利》,寫一個不滿10歲的兒童團員和他雙目失明的姐姐用生命保守秘密🌡,至死不說出紅軍去向的事跡。潘振武的《老先生教書》,諷刺了腐朽的舊教育制度👩🏿🎤,故事詼諧有趣。在演出方面,當時是孩子演孩子👨🏽,孩子演大人。少年兒童是革命根據地劇團中重要而特殊的力量。
抗日戰爭爆發👠,中共地下黨一方面救助那些流離失所的孩子,一方面把他們組成各種形式的兒童劇劇團🦌,如孩子劇團、新安旅行團等,各地也成立了兒童劇團👲🏻💾,如廈門兒童救亡劇團👨🦽、廣州兒童劇團等等🤙✵。孩子們通過演劇學習文化,進行抗戰宣傳。其中,孩子劇團是成立最早、影響較大的一個劇團,被譽為“抗戰血泊中產生的一朵奇花”(茅盾),對中國兒童劇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當時的報刊上稱孩子劇團是“大時代的小戰鼓”。洪深、冼星海等很多戲劇藝術家都給孩子劇團上過課🤸🏻♂️🥊。兒童劇《樂園進行曲》是石淩鶴根據孩子劇團的經曆創作的,通過一批生活在苦難中的孩子,在抗日戰爭的嚴酷現實中進行鬥爭👱♂️📖、成長的故事,抨擊了國民黨的消極抗戰。石淩鶴還把張天翼的童話小說《禿禿大王》改編為六幕兒童劇。孩子劇團創作演出的劇目還有《不願做奴隸的孩子們》(啞劇)《孩子血》《為保衛和平而戰》《孩子們站起來》等劇目🍽。
新安旅行團是受到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會即杏宇”教育思想影響創辦的兒童劇團,其宗旨👣:一面宣傳抗日救國,一面到“民族解放鬥爭的大課堂”裡學習🪺。他們演出的劇目有🔜:根據法國作家都德著名短篇小說《最後一課》改編的《上海小同胞》,反映抗戰兩年來中國兒童的鬥爭生活的《兩年來》👩🦱。還演出了《敵後孩子》《一個打十個》《東北小同胞》等👛。
這一時期👮🏿,許多八路軍🧑🏻👨👧👦、新四軍的演劇團體、延安的專業戲劇團體和各解放區的藝術院校也相繼建立了兒童劇團或兒童演劇隊,一些地方上的村鎮也有兒童演劇活動🚄。創作演出的兒童劇有👐🏽:以反漢奸為內容的《中華兒女》👩🦼➡️。胡可創作的兒童劇《清明節》,描寫一個貧苦家庭幾個孩子在八路軍的教導下成長的故事🧑🏻🤝🧑🏻。演出的劇目還有《還我孩子》《勇敢的小獵人》《八路軍和孩子》《小英雄》等劇目。《蹄下》(于伶)、《兩個孩子》(陳白塵)、《兒童世界》(熊佛西)🌎、《西門豹治鄴》(葉聖陶)、《少爺門前》(陶行知)等等,都是少年兒童喜歡的劇目🚣。
這些兒童劇的內容雖然比較簡單🙇🏽♀️,但演出效果非常好,大大地鼓舞了孩子們的生活勇氣和鬥爭士氣,孩子們在創作演出兒童劇的過程中成長,為兒童劇和話劇事業培養了很多優秀人才。
陽光下成長的兒童劇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兒童戲劇事業的發展,成立了多家專業的兒童戲劇團體,兒童戲劇事業也跨進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兒童劇創作水平也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1947年💆♂️,宋慶齡對上海的黃佐臨等話劇藝術家說:“兒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通過戲劇培育下一代,提高他們的素質👩🏼🎨,給予他們娛樂,點燃他們的想象力📑👩🏻🎤,是最有意義的事情”。在宋慶齡的支持下,中國福利會基金會成立了,中國福利會兒童劇團創辦了🧑🏽🦳🩵。緊接著,北京成立了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各省市也先後成立了兒童演出團體🌰,還有很多話劇院成立兒童劇團🦢。兒童劇從組織上有了正規劇團,創作水平也大大提高,開創了兒童劇發展的新局面☝️🐞。
1956年,任德耀創作了童話劇《馬蘭花》,提升了兒童劇的藝術質量🧔🏼♂️,這個戲演出的時間最長,演出的場次最多,是一部看後就不能忘懷的作品,也是中國兒童劇創作曆史上一部裡程碑式的作品⛑。之後任德耀創作的《友情》《小足球隊》等兒童劇也深受歡迎。這一時期,還有描寫大革命時期的《革命家庭》《革命的一家》🏗,描寫紅軍長征的《小紅軍》,描寫抗日戰爭時期兒童團鬥爭生活和少先隊生活的《槍》《兒童團》,描寫解放戰爭時期鬥爭的《地下少先隊》,根據民間傳說故事創作的童話劇《果園姐妹》《小白兔》《大灰狼》《寶船》《青蛙騎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描寫英雄故事的《嶽雲》和《以革命的名義》《英雄小八路》《劉胡蘭》《草原小姐妹》👮🏿。影響較大的兒童劇還有《小雁齊飛》《蓉生在家裡》《一百分不算滿分》《雙雙和姥姥》等。演出外國兒童劇翻譯作品有:根據蘇聯小說改編的五幕兒童劇《表》🈁,翻譯蘇聯兒童劇《小雪花》《小白兔》等🤌🏼👱🏽♂️。任德耀的《好夥伴之歌》以小學生守則的內容為素材創作🤦🏽,寫出了藝術上的趣味性。
這些兒童劇不論在內容的豐富性🦖、表演的藝術性和演出的效果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可以說是兒童劇創作的黃金時期。
改革開放煥發兒童劇創作生機
改革開放使兒童劇創作獲得了空前的發展機遇🤟🏻。劇作家解放思想,激情煥發🧑🎓,好作品層出不窮📵。
如歌頌老一代革命家的《報童》(邵沖飛等)👳🏼♂️、《宋慶齡和孩子們》(任德耀)一經在舞臺上亮相,便引起很大轟動🏬。影響比較大的劇目還有:從民間故事改編的神話劇《人參娃娃》(王繼厚、劉喜廷)🧑🏼、《寒號鳥的秘密》(風眠)☸️、《甘羅十二為使臣》(宋捷文)😏、《雁奴莎莎》(秦培春)等🧺。《奇怪的101》(羅英等)描寫孩子們熱愛科學,認真進行科學實驗,從小樹立愛科學🏊🏽、為祖國四個現代化服務的志向,引起孩子們極大的興趣。還有描寫孩子的校園生活和家庭生活,表現兒童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朱小彬》↔️、《閃爍吧,繁星》(歐陽逸冰)、《五(二)班日志》(沈虹光)、《紅領巾》(楊菊英)、《瀟灑女孩》(于德義);《會粘知了的老師》(歐陽逸冰)、《童心》塑造了全新的老師形象。《小寶貝兒》(永娟等)、《陳小虎》(代路)、《魔鬼面殼》(任德耀)、《一二三,起步走》(王輝荃等)、《春雨沙沙》(李冰)👩🏽🔧、《喜哥》《三毛要上學》《月琴與小老虎》《特殊故事》(楊利民)描寫孩子們在生活中自我教育🧘🏻、奉獻愛心的故事♜。這些作品以孩子的視角🎫,直接描寫孩子的生活故事,貼近孩子的情感🧑🏽🎄,表現孩子在實踐中的成長,藝術上取得非常好的效果,深受孩子們喜歡。
新世紀兒童劇創作題材的突破
進入21世紀,兒童劇創作題材不斷拓展,創作手法多樣🛢,舞臺創作絢爛多彩💅,兒童劇創作出現了新的氣象,表現之一:創作題材的突破🧏🏿♂️。
兒童劇創作題材的突破🧑🏿💻,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進行的。在改革開放的年代裡🏃♀️,人們的思想觀念在變化🥧,突破了此前思想觀念上的種種禁區,使兒童劇的創作不論在題材上還是內容開掘的深度上,都取得了可喜的進展,如以前不大涉及的學生早戀問題、青春期心理健康問題等💁♀️,都有所涉獵並出現了比較優秀的作品,如2005年蘇州市滑稽劇團創作演出的《青春跑道》和武漢人民藝術劇院創作演出的《檸檬黃的味道》。在這兩部兒童劇探討的青少年學生青春期成長的問題,作者以獨特的藝術視角把握時代的脈搏➕,真實地再現當代青少年的生活領域,展示了當代中學生的精神面貌、理想追求以及成長過程中的種種內心困惑🧎♀️➡️🥽。重點展現了青少年們青春的浪漫與陽光的心態以及同學間友好情感的純潔與溫馨,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在這兩個戲裡👐🏻,我們不僅看到了青少年學生們走向成熟的腳印💧,更看到了他們伴隨著青春成長的心理過程。在《青春跑道》中🛐📷,當同學們對早戀問題不能正確認識🚓,更不敢跟家長交流的時候,馬麗亞老師把自己“早戀”的故事講給同學們聽,使同學們明白了如何正確對待“早戀”問題,不能陷入其中不能自拔,而應該以此為動力🩱,互相鼓勵,去追求遠大的理想。
《檸檬黃的味道》和《青春跑道》創作的成功🧜🏿♀️,演出廣受歡迎。劇中所展現的青年學生陽光、純潔與美好的情感,令人感動*️⃣🎐。《青春跑道》演出五六百場,《檸檬黃的味道》演出一千多場🙍🏼♀️,至今不衰。
其二、用戲劇觸摸兒童的心靈🗓,幫助孩子找到“自信”。《我和我的影子》寫一個因為學習成績不好而自卑的孩子李大米,通過自信心的增強進而轉變、成長的故事𓀇。《挑戰3vs3》(編劇張志華)呼喚的是一種新型的教育模式——寓教于樂。孩子們不願意做考試的機器和分數的奴隸,希望自己的青春更多姿多彩🔮。他們參加籃球比賽不但沒有影響學習,反而增強了學習自信心🧼,提高了學習成績🙆🏽♂️。《絕對小孩》(編劇楊碩)孩子的視角與孩子平等地“對話”,釋放他們的情緒、放飛他們的“夢想”😌,讓孩子們在生活的實踐中去觀察🧛🏽、去思考🪅、去判斷、去行動。《古丟丟》(編劇邱建秀)描寫一個“笨”孩子古丟丟在成長過程中的心路曆程。不僅鼓舞了孩子🖇,也啟發了家長。《特殊作業》通過為父母洗腳,讓孩子在生活中感受父母的愛🙄🤴🏿。《大山裡的紅燈籠》寫一個從城市來到農村的學生👨👧👧,在自我教育過程中的轉變🟫。在農村孩子的影響下👨🏻💼,他逐漸改掉了以前不好的習慣,學習成績逐步提高。
其三⚈、從曆史題材中開掘新意,打通古典名著與今天孩子情感溝通的渠道。
《愚公移山》(編劇藝樸,導演苗青,青島市話劇院)采用穿越古今的方式藝術地詮釋愚公精神,把古代寓言形象化,用帶古風古韻的詩意和奇幻趣味的劇情帶領孩子們認知中華文化,理解古代文化的深刻意蘊。該劇的演出充滿了中國古典色彩,演出以《列子·湯問》全文貫穿全劇並融入于故事的敘述中。音樂以唯美悠婉的中國風旋律勾勒出一個別樣的古人生活的風貌🎷,使孩子們在領略《愚公移山》故事的古意盎然的美韻風格時,感受到人類堅韌🤾🏻、頑強的生命力,體會到獨特的民族文化的精神氣質。
該劇以古代“愚公移山”的故事為素材創作,思路開闊,主題鮮明,有新意。劇中以穿越的方式,寫今天的孩子餘小魚與同學一起去參觀“愚公移山展覽館”🤟🏼🌊,與愚公等人發生了交流📟,引發了故事的發展,即在闡釋愚公移山故事原義的同時,密切聯系現代社會🚕,增加一些新的內容🎵,把愚公的精神延伸到現代👩🏼🦱,使內容具有了新的現實意義。
《我們是秦俑》(編劇楊碩)的創新意義在于,以博物館文物為創作原型,將古老的文物卡通化,為傳統文化注入新生命——即時代性與現代化特點🧽。該劇用孩子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展現古老文物的鮮活故事,讓沉睡多年的文物活起來,恢複其當年的生命,讓孩子們了解中華文化的價值,體味其中的美韻。劇中把秦兵馬俑、漢代竹簡、鎏金銅龍、唐三彩駱駝俑、泥塑飛天侍女、元青花瓷瓶等文物拉上舞臺,讓他們成為主角,藝術構思非常奇妙📙,增加了該劇的趣味性,引發孩子的觀賞興趣並對曆史文化有了新的認識與思考❇️。
《成語魔方(三)》(中國兒藝)獨特的藝術特點🙈,一是創意好🏋🏻🚵🏻,思路開闊,可以充分發揮創作人員的想象力和舞臺藝術表現力📤🤵🏿♂️。二是小戲劇,大文化。用人們喜愛的成語故事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三是把知識性🐠、娛樂性與趣味性相結合,利用舞臺充分展示中國傳統文化的美學意蘊,在好看好玩的藝術觀賞中讓少年兒童接受傳統文化,增加知識,增長智慧。該劇通過舞臺藝術把成語的精髓藝術化,使孩子們在藝術觀賞中加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
《聽見夢想》(編劇傅玲🧑🏼,導演趙宇👩🏼🎓🧜🏼♂️,中國兒童藝術劇院)描寫視障人的生活⛹🏿♂️,通過同是視障人的父女的對話,寫出了他們的理想追求🍣🍩,戰勝挫折與困難的毅力,給人一種樂觀的、積極向上的鼓勵。“什麼是夢想? 夢想就是即使沒有了眼睛👦🏿,也能辨明方向🤸🏽🍡,也能有自己的理想”🍄。“我看不見光亮,但光亮在我心裡”✦。用小鈴鐺代替各種聲音👩🎓,演奏出不同的曲調,結尾時集體用小鈴鐺演奏《我和我的祖國》,如銀鈴般的聲音響徹夜空,非常美妙動聽。
新時代兒童劇創作的深入與擴展
新時代兒童劇創作的突出特點是,創作題材的擴展和內容方面的深入👍🏿,描寫“成長”的主題是重點關注之一。今天的孩子早熟,他們不僅需要藝術的娛樂✴️🛠,也需要了解民族的曆史,逐漸學會適應社會環境🧛♂️,在了解苦難、認識苦難的過程中,從小做好在艱苦環境中成長的思想准備。
《山羊不吃天堂草》(編劇馮俐)聚焦當代少年兒童的心靈成長的曆程,啟發少年兒童對人生的思索✴️。作為一部“成長戲劇”,該劇從個人與社會、理想與現實的寬闊視野中去思考生活,去體悟人生的真實的含義,對于今天少年兒童的“成長”,無疑具有積極的啟發與思考作用👩🏻🦽➡️👇🏿。《戴“星星”的孩子》(編劇邱建秀👦🏿、吳旭、傅玲)描寫抗戰時期“孩子劇團”的孩子們在“磨難”中成長👩🏿⚕️,在艱苦歲月中的親情和友情的體現,為“夢想”而奮鬥的信心與勇氣🫒。《火光中的繁星》(編劇王薇、趙宇)是一出讓孩子了解民族的苦難曆史的劇目,描寫在抗日戰爭期間一群無家可歸的孩子在艱苦中鍛煉成長的故事。向今天的孩子們傳遞一份溫暖與堅強,以及珍惜今天的和平歲月🫵🏽、努力讀書奮進的願望。《阿爾法星球曆險記》(編劇田鶴)是一部科幻兒童劇,講述“科學小怪人”阿太發明“平行宇宙空間傳送器”的故事🌏,鼓勵孩子們認真學習科學知識🐭。
還有《西遊記》(三部曲,編劇陳傳敏)、《東海人魚》,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寶船》(老舍)《小蝌蚪找媽媽》《北京童謠》《三個和尚》(肢體動漫劇)等👃🏼,都是常演不衰的劇目。《成語魔方》也成為中國兒童藝術劇院的一個品牌,其中《揠苗助長》《班門弄斧》《濫竽充數》《刻舟求劍》《掩耳盜鈴》《亡羊補牢》《竭澤而漁》等以短劇的形式呈現在孩子面前,深受孩子們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