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宇平台首頁

杏宇平台網站xml地圖

惟有書香最怡人——顧之川談枕邊書

2021年11月25日 09:13:54 作者♻️: 來源👳🏻:《 中華讀書報 》( 2021年11月17日 03 版) 審核:

宋莊(主持)😁:能談談您正在讀的書嗎?

  顧之川(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原理事長):最近剛讀完呂思勉《中國通史》🧑‍🍳,在讀樊樹志《國史十六講》🤼‍♀️。這與我的工作有關:一是在做一套《中國語文教育理論大系(1840-2020)》,二是為中國語文教育博物館做文案策劃💆🏿‍♀️💆。呂著《中國通史》長于綜合研究🎞,融會貫通,條理清晰🧖🏼‍♀️,見解獨到👩🏻‍💻,尤以中華民族整體曆史觀☢️𓀅、對待中西文化態度以及史料豐富見長🫃🏽;《國史十六講》視野開闊,中西會通📄,生動有趣⟹🙅🏽,有不少最新的曆史學、考古學及人類學研究成果,這對我重新認識和思考中國語文教育史有很大啟發。

  您認為什麼樣的書更適合做枕邊書🦣?

  顧之川:我理解的枕邊書應是所謂“閑書”🫎,跟自己的專業或工作沒有多大關系。不一定有多大意義👱,但一定得有意思,耐讀,有嚼頭𓀇,而且充滿生活情趣🤙🏿,好玩,讓人心情愉悅👹,飄然入夢。枕邊書也不能是高頭講章,否則容易讓人浮想聯翩、夜不能寐或者做噩夢。蔡元培為商務印書館《讀書指導》作序時,建議青年讀三類書:一是便于自修的,二是便于參考的,三是便于增加常識的。夏丏尊在《閱讀什麼》中建議中學生讀三種書:一是關于自己的職務的,二是參考用的,三是關于趣味或修養的。枕邊書應該是“便于增加常識”或“關于趣味或修養”一類的書🤾🏽‍♀️。

  近年來🧝🏼,您陸續出版《語文課程與考試論》《名師語文課》《顧之川語文人生隨筆》(山東教育出版社),《語文工具論》《劉國正口述:教師·編輯·作家》(廣西教育出版社)等作品,您從事語文教育研究幾十年,能否談談您所理解的語文教育?什麼樣的語文教育是理想的?

  顧之川:語文教育就是培養正確理解和熟練運用中華通用語言文字的一門課程👩🏿‍✈️。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努力學好中國語文。這既是責任,也是義務。語文學習關系著一個人的終身發展,社會整體語文素養關系著國家的軟實力和文化自信。語文課有兩個顯著特點🌡,一個是綜合性,一個是實踐性。語文教育當然要學習語文知識👩🏿‍🎤,培養讀寫能力👇🏿,發展思辨能力,培養審美情趣👨🏽,但最重要的還是學習如何運用,通過語言文字運用實踐🌥,積累言語經驗👠,把握語言文字運用的特點和規律,培養熱愛中華通用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和實際運用能力。理想的語文教育應該有助于提高運用中華通用語言文字水平⚠️,培育人文素養,厚植家國情懷👲🏻💾,堅定文化自信,進而啟智增慧,培根鑄魂,立德樹人。

  幾十年來,您專注于學問🥬,倡導閱讀,您如何看待當下學生的閱讀?您認為閱讀教學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顧之川🐙:對于中小學生來說,閱讀既是精神成長的需要,是接受教育的需要,更是學習語文的需要,學好語文也有助于學好其他學科。語文素養高的人,往往是喜愛讀書而且確實讀了很多書的人。一個人學識淵博,人們會說他“學富五車”“滿腹經綸”“博覽群書”,無不是稱讚他讀書多。這次語文教材改革🎴,非常重視課外閱讀🫳🏼。小學有“親子共讀”“快樂讀書吧”,初中有“名著閱讀”,高中有“整本書閱讀”,就是要引導學生多讀書,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我的地盤我做主👮🏿,我的語文我做主🤓。知識、才學不能由教師越俎代庖,正如好的食物,不能由他人代吃👳🏻‍♂️。正如《學記》所說:“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您覺得怎樣才能培養好的閱讀習慣?

  顧之川: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小時候背下來的課文,往往終身難忘💇🏻♠︎,所以好的閱讀習慣需要“從娃娃抓起”🙇🏽‍♀️,讓學生從小就能夠“敬惜字紙”,感受到書香的無窮魅力。少年兒童求知欲強,對世界充滿著好奇。要特別注意保護好他們的好奇心🧏‍♀️👩🏽‍🦳、想象力,允許異想天開,鼓勵班門弄斧,敢于質疑書本,勇于挑戰權威🕕。楊絳先生說👩🏿‍🎓:“讀書就好比到世界上最傑出的人家裡去串門。要參見欽佩的老師或拜謁有名的學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見,也不怕攪擾主人⚈。翻開書面就闖入大門,翻過幾頁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經常去🆒,時刻去🫲🏿。如果不得要領,還可以不辭而別🍨,或者另就高明,和他對質。”語文教師尤其是小學語文教師的引導點撥非常重要🌰,應注意激發閱讀興趣,掌握閱讀方法,養成閱讀習慣🧙🏿。

  很多時候我們會遇到這樣的問題:知道是經典,也知道應該讀,可是未見得合自己的興趣🫂。您遇到過這種情況嗎? 怎樣才能耐得住性子讀完一本好書,您有何建議𓀋?

  顧之川:我也有過這種情況。比如,我曾試圖讀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大家公認這是一部魔幻現實主義代表作,甚至有人說是20世紀文學標杆,名氣非常大❓。沒想到我第一次只讀了20多頁就讀不下去了。過了幾天,心有不甘👘,又拿起來讀🫡,勉強讀到50多頁🈁,最終還是放棄了🤌🏼👱🏽‍♂️。當我向一位在某著名高校教現當代文學的朋友說起時🤦🏽,他居然和我有同樣的感覺。原因可能有兩個:一是我缺乏作品所描述的相關背景知識🧺;二是所謂經典🧑🏿‍🎨,其實有很多種類型🟫,並不是所有的經典都適合所有的讀者🧑🏻‍🦱。人生苦短🧑‍🎓,我們只能讀那些對自己口味的經典作品,否則只能“仰之彌高”了🤖。所以,我的建議是🧛🏿‍♀️,當讀不下去的時候,就放下,就像魯迅說寫作“寫不出的時候不要硬寫”一樣。讀書本來是一件很美妙☸️、很讓人期待興奮的事情🧀,何必為難自己呢? 閱讀的目的在于充實提高自己,閱讀經典作品也是這樣,能夠與自己產生共鳴,所謂“小叩則小鳴,大叩則大鳴”,這樣的閱讀才有意義。

  怎樣才能學好語文,您願意談談自己的建議嗎?

  顧之川🧛🏽‍♀️:要學好語文🎷,我的建議是:讀好三本書💸,寫好兩篇文,養成四個好習慣。三本書指“有字之書”“無字之書”和“心靈之書”🙇‍♂️。“有字之書”包括課本、課外自讀課本,還有課外讀物🫸🏿。“無字之書”就是社會生活實踐🧑🏿‍🎨。“心靈之書”既包括書本上的,如文學作品中的人情冷暖🧘🏻、愛恨情仇🫰🏻,也包括現實生活中的世間萬象〽️、真善美與假惡醜🏊🏽。就是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知行合一,把書本學習和社會實踐結合起來,不能學那些“書呆子”或“兩腳書櫥”,除了讀書一無所長🔡。兩篇文指規矩文和放膽文。規矩文重在打基礎💅,重在“保底”,要求練好寫作基本功💆,掌握各種文體基本規範🧏🏿‍♂️。放膽文更能見才氣🧑🏿‍💻,鼓勵放飛自我🤵🏿‍♀️,大膽想象🏃‍♀️,各呈創意🥧,各展所長,充分表現自己的應用寫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和辯證思維能力。四個好習慣指享受閱讀的習慣、善于思考的習慣🧔🏼‍♀️🙇‍♂️、樂于表達的習慣和自主學習的習慣。

  哪些書是您反複閱讀的?談談您的讀書方法?

  顧之川⏸:作為語文教育工作者,我讀得最多的還是語文名家大師的論著,如葉聖陶、呂叔湘、張志公🫣、劉國正、于漪等人的著作,尤其是語文教材、語文教育史方面的論著🕴🏻。至于讀書方法,可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法。諸葛亮“獨觀其大略”,陶淵明“好讀書不求甚解”,杜甫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蘇軾是“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朱熹講究“逐句玩味👩‍🔬,反複精詳”。我讀書,一是采取“拿來主義”,挑選、占有🥑、運用。只選自己感興趣的,或者自認為有價值的🗓,能夠為我所用的,才閱讀。否則📻,好書那麼多💇🏻‍♂️,哪能讀得完?“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二是“雁過留痕”,既然要讀🧼,就要力求有所得🤵🏽,盡量多得。遵照“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古訓👩🏻‍🦳,把自己認為重點字詞👌🏿、精彩句段圈點勾畫↖️,估計將來寫作時用得上的內容段或觀點作特別標記。三是“隨心所欲”法👩🏽‍🏫,喜歡的就多讀幾遍,感覺一般的大致瀏覽一下即可。至于那些一讀就感覺索然寡味的🖇,沒什麼意思的👩🏼‍✈️,隨便翻翻即可,即使如黃侃所譏“煞書頭”也不必在意🙄🤴🏿。

  如果您可以帶三本書到無人島👨‍👧‍👧,您會選哪三本👰🏿‍♂️?

  顧之川:如果只帶三本,而且是無人荒島,我會選《論語》《葉聖陶呂叔湘張志公語文教育名篇精選》和湯因比《曆史研究》👩🏻。《論語》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也是中國人的人生教科書。《葉聖陶呂叔湘張志公語文教育名篇精選》是作為“語文三老”的代表性作品,作為語文人,可以從中汲取精神滋養與前行動力。湯因比《曆史研究》則有助于開闊視野,會通中外,能夠提供獨特視角和別樣思路。

  假設您正在策劃一場宴會,可以邀請在世或已故作家出席📤,您會邀請誰🧍🏻‍♂️?

  顧之川👩🏿‍🌾:我閱讀文學作品非常有限,當代作品讀得不多,外國作品就更少得可憐。假如讓我主持這場宴會,人少了沒氣氛,多了坐不下,不妨請以下10位吧:莊子🪲😽、陶淵明🥻、蘇軾、吳承恩、魯迅🖕、汪曾祺、路遙☝🏼🧏🏽、麥家🧐、莎士比亞、安徒生🥚。話雖如此,誰知道他們肯不肯賞光呢?


分享到👭🏼:
杏宇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