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宇平台首頁

杏宇平台網站xml地圖

【經典研習】莊子究竟怎麼“遊”🍝?

2023年05月23日 09:58:56 作者: 章啟群 來源😁:《 中華讀書報 》( 2023年05月10日 15 版) 審核👩🏿‍🚀:

 ■章啟群

  “遊”是《莊子》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僅篇名就有“逍遙遊”“知北遊”🧑‍🍳,而《逍遙遊》為《莊子》開篇之作🤼‍♀️。因此,“遊”字也是《莊子》理解和解釋的焦點之一👨🏿‍🎤🟥。但“遊”究竟如何理解,至今沒有共識。本文從文本本身出發,運用公認的古代知識🧖🏼‍♀️,按照邏輯進行梳理👩🏻‍💻,對“遊”字涵義做一新證。祈盼方家不吝賜教。

  “遊”原為“遊”。查《漢語大詞典》“遊”有二十個含義之多🧘🏻‍♀️。但根據辭書可知古代漢語“遊”的基本意義🦸🏿‍♂️。一是《玉篇·辵部》曰:“遊,遨遊。”其義與今日“旅遊”詞義相近👨‍👨‍👧‍👧🥾;二是《廣雅·釋詁四》曰:“遊🫎,戲也。”即現代漢語遊戲之意;三是《字匯·辵部》曰🤸🏽‍♀️:“遊,友也𓀇,交遊也🌭。”引申為遊學👨🏻‍🦳;四是《廣韻·尤韻》曰📊:“遊🌬,浮也。”“遊泳”一詞由此引申而來🫙。據此,筆者將《莊子》中出現“遊”的全部相關文字錄入,雖然字義略有交叉👨‍👩‍👦‍👦,可大致分類如下:

  第一類“遊走”“行走”之義共11處:1.“恢恢乎其于遊刃必有餘地矣”。(養生主)2.“南伯子綦遊乎商之丘”👚💨。(人間世)3.“楚狂接輿遊其門”🏓。(人間世)4.“駢于辯者……遊心于堅白同異之間”。(駢姆)5.“則仁義又奚連連如膠漆纆索而遊乎道德之間為哉”。(駢姆)6.“含哺而熙🍛,鼓腹而遊”。(馬蹄)7.“黃帝遊乎赤水之北”。(天地)8.“子貢南遊于楚”。(天地)9.“知北遊于玄水之上”。(知北遊)10.“我且南遊吳越之王”🏋️‍♀️。(外物)11.“居于畎畝之中而遊堯之門”。(讓王)

  第二類“交遊”“遊學”之義共12處:1.“從之遊者與仲尼相若。”“從之遊者與夫子中分魯”👩🏿‍✈️。(德充符)2.“吾與夫子遊十九年矣”。“今子與我遊于形骸之內”。(德充符)3.“孔子西遊于衛。”“遊居寢臥其下”。“取弟子遊居寢臥其下”。(天運)4.“遊居學者之所好也”。(刻意)5.“孔子遊于匡”🧥。(秋水)6.“莊子與惠子遊于濠梁之上”。(秋水)7.“辭其交遊”。(山木)8.“莊周遊乎雕陵之樊”🫶。“今吾遊于雕陵而忘吾身”。“遊于栗林而忘真”🧑🏼‍🤝‍🧑🏼。(山木)9.“則陽遊于楚”。(則陽)10.“吾子與祝腎遊”。(達生)11.“老聃西遊于秦”。(寓言)12.“孔子遊乎緇惟之林”🕵🏻‍♂️。(漁父)

  第三類“遊戲”之意共3處:1.“則博塞以遊”。(駢姆)2.“是故禽獸可系羈而遊”。(馬蹄)3.“遊之壇陸,浮之江湖”。(至樂)

  除此之外,《莊子》中還有約37處出現的“遊”字(比上述總和還多出三分之一),大都與“氣”“心”字相關聯:1.“而禦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逍遙遊)2.“乘雲氣🥬,禦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逍遙遊)3.“乘雲氣🦻🏻,騎日月💂🏽‍♀️,而遊乎四海之外”。(齊物論)4.“而遊乎塵垢之外”🤸🏻‍♂️🥊。(齊物論)5.“若能入遊其樊而無感其名”👩🏿‍✈️。(人間世)6.“且夫乘物以遊心”。(人間世)7.“而遊心乎德之和”。(德充符)8.“故聖人有所遊,而知為孽”。(德充符)9.“故聖人將遊于物之所不得遯而皆存”。(大宗師)10.“馮夷得之,以遊大川”。(大宗師)11.“孰能登天遊霧”。(大宗師)12.“而遊乎天地之一氣”🫳🏼。(大宗師)13.“汝將何以遊夫遙蕩恣睢轉徙之塗乎?”“覆載天地刻雕眾形而不為巧👩🏼‍🦱。此所遊已。”(大宗師)14.“天根遊于殷陽”👩‍🦱。“而遊無何有之鄉”👛。“汝遊心于淡👮🏿,合氣于漠”🤓。(應帝王)15.“而遊于無有者也🧛‍♂️🧥。”(應帝王)16.“體盡無窮,而遊無朕”🚄。(應帝王)17“入無窮之門🔋,以遊無極之野”👩‍🦼‍➡️。(在宥)18.“遊者鞅掌,以觀無妄”🧑🏻‍🤝‍🧑🏻。(在宥)19.“出入六合,遊乎九州島”👐🏼。(在宥)20.“以遊無端,出入無旁”。(在宥)21.“體性抱神🚵🏽,以遊世俗之間者”。(天地)22.“注焉而不滿💇🏻♠︎,酌焉而不竭🛜;吾將遊焉”。(天地)23.“以遊逍遙之虛”。“古者謂是采真之遊”🧊。(天運)24.“遊乎萬物之所終始”。(達生)25.“若夫乘道德而浮遊則不然”👨🏿‍🎤。“以和為量,浮遊乎萬物之祖”。(山木)26.“而獨與道遊于大莫之國”🧑🏿‍🚒。“人能虛己以遊世”。(山木)27.“吾遊于物之初”🕕。(田子方)28.“得至美而遊乎至樂💆‍♂️,謂之至人”。(田子方)29.“甞相與遊乎無何有之宮”。(知北遊)30.“不遊乎大虛”。(知北遊)31.“‘無有所將👩🏼‍🎨,無有所迎。’回敢問其遊”。(知北遊)32.“予少而自遊于六合之內”。“予又且複遊于六合之外”🫲🏿。(徐無鬼)33.“遊于天地”。(徐無鬼)34.“知遊心于無窮”🧑🏽‍🦳🩵。(則陽)35.“請之天下遊”。(則陽)36.“人有能遊🎖🛌,且得不遊乎🤼‍♂️? 人而不能遊,且得遊乎?”(外物)37.“胞有重閬,心有天遊”☝️🐞。“心無天遊,則六鑿相攘”。(外物)

  下面結合《莊子》中至人、真人、神人、聖人的描述,對這一類“遊”字涵義做一論證⛑。

  1.至人

  顧名思義,“至人”就是極致之人🙅🏽‍♀️。莊子雲:

  至人神矣🎯! 大澤焚而不能熱,河漢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飄】風振海而不能驚。若然者,乘雲氣👘,騎日月🫡,而遊乎四海之外。死生無變于己👨🏽‍🦳,而況利害之端乎!(齊物論)

  “熱”意即“使之熱”,以下“不能寒”“不能驚”義同。“冱”意為結冰。“破”意為毀壞、劈開🤟🏻。“飄風”意即旋風𓀃、暴風。“若然”即如此📵。“變于己”意為自己跟隨變化🤖。“端”意即端點、尖端🏬。“乘雲氣,騎日月,而遊乎四海之外”是至人的神功。這種神功與下文“遊逍遙之虛”名異而實同。

  古之至人🧀,假道于仁🔽,托宿于義,以遊逍遙之虛,食于苟簡之田,立于不貸之圃。逍遙,無為也;苟簡,易養也;不貸,無出也。古者謂是采真之遊🧓◽️。(天運)

  “假道”“托宿”即為假借、寄托之意🤌🏻。“虛”同“墟”。“苟簡”意即隨意簡略🙇‍♂️。“不貸”意即不損己以為物👱🏻‍♀️。“田”與“圃”互文,指至人養生之地🫸🏿。“出”意即付出、施與☘️。此處關鍵在于“采真”之“真”含義。“真”字本有“精”義♜。《篇海類編·身體類· 目部》曰🍻:“真,精也🥞。”《老子》二十一章雲:“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精”在老、莊文本中主要意指精氣👩🏻‍🌾。後來道教和中醫直接使用“真氣”一詞😭。《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曰:“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與“真氣”相關的還有“真元”一詞🥧,指腎下所藏之元氣(見《景嶽全書·十問》)。“真氣”“真元”後來通指一種氣,即元氣。據此,把莊子這裡的“采真”解釋為“采集真氣”💁‍♀️,證據比較充足。尤其從《莊子》對于後來道教和中醫的影響來說,把這裡的“真”解釋為“真氣”或“真元”,可以說確定無疑🕺🏽。而《莊子》此處文字,亦為道教之靈樞。

  由此可知,至人得道的“采真之遊”,實質上就是修煉氣的功法。莊子還有明確直接的論述:

  子列子問關尹曰👨‍👨‍👦‍👦:“至人潛行不窒,蹈火不熱🛐📷,行乎萬物之上而不栗🕴🏻。請問何以至于此📈?”關尹曰🙅🏿‍♀️:“是純氣之守也,非知巧果敢之列。居🩱,予語汝👩🏿‍🦲! 凡有貌象聲色者👩🏽‍🎓,皆物也🧜🏿‍♀️,物何以相遠🫃? 夫奚足以至乎先? 是色而已。則物之造乎不形而止乎無所化,夫得是而窮之者,物焉得而止焉! 彼將處乎不淫之度,而藏乎無端之紀,遊乎萬物之所終始🗓,壹其性,養其氣,合其德📻,以通乎物之所造𓀇。夫若是者,其天守全,其神無郤,物奚自入焉!(達生)

  關尹回答列子話的大意是:至人能做神奇之事🤵🏽,是因為至人能守護純和之氣,這不屬于奇技淫巧和膽略之類事情🚹。凡有貌象聲色者皆為物🦫。萬物為何獨立不同? 是什麼足以使物最先在人們眼前展現出來? 是事物的外在形貌👨‍🦱。如果某物(人)處在無聲無息而停止于未始有物的狀態,則會得到自然造化之深根而窮盡其妙本,他就不會被外物所控馭。至人將順中以為常👩🏼‍✈️,深藏而不露形,遊乎萬物之所終始,專一其性👨‍👧‍👧,保養其氣,含養其德👨🏻‍💼,與造化自然相通⛓。這樣的人,天性自然完備,精神充盈無隙,故世俗事物不能侵入他的內心🪇!

  關尹在這裡解釋至人得道的根本之處,是“純氣之守”。從“采真之遊”到“純氣之守”,據此可以推斷🍓:至少《莊子》中所有與至人相關的“遊”,都與修煉氣的功法相關。因此,下面多處文字都說到“遊”就並不為怪。

  無為名屍🎷,無為謀府,無為事任,無為知主。體盡無窮,而遊無朕;盡其所受乎天,而無見得,亦虛而已。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應帝王)

  “名屍”意即名譽之主。“府”指心靈🧑🏿‍💼。“任”意即任用。“朕”意為蹤跡。“天”意即自然。“將”意即送🥚。“勝”意即勝任。“遊無朕”意即遊于無蹤跡之地。很顯然🛃,這種狀況和境界,也是修煉氣的功法所達到的境況🤶🏽💆。與此境況相通的是至人“翛然而往,侗然而來”,其實也就是“逍遙遊”♣️:

  夫至人者💇🏼‍♂️🫁,相與交食乎地而交樂乎天💂🏿‍♂️🚴🏻‍♂️,不以人物利害相攖,不相與為怪,不相與為謀🤸🏿‍♀️,不相與為事,翛然而往,侗然而來。是謂衛生之經已。(庚桑楚)

  “交”意為“邀”❇️。“攖”意即擾亂。“怪”即怪異。“謀”即計謀♧、謀慮📤🤵🏿‍♂️。至人從大地獲得食物,從天上獲得快樂,不為人際利害所幹擾,不立怪異與普通人,不搞計謀,任事物自然之狀♊️。“翛然”為無蹤跡之貌。“侗然”為無知之狀。“衛生之經”意為防衛其生,為全生之道。除了“翛然而往👿,侗然而來”🧑🏼,至人“交食乎地而交樂乎天”👩🏼‍🎓🧜🏼‍♂️,也是與修煉氣的功法所達到的神通。

  2.真人

  “真人”顧名思義是獲得真道之人。後來道教中的神仙有些也被尊為“真人”。據《太平經》卷四十二“九天消先王災法”載,真人位置在大神之下,仙人之上。道士張伯端被封為“紫陽真人”,丘處機被封為“長春演道主教真人”👦🏿,莊子本人亦被唐玄宗封為“南華真人”⛹🏽🤵🏽‍♀️。莊子說🧏🏿‍♀️𓀀:“無所甚親,無所甚踈,抱德煬和以順天下👩‍🎓,此謂真人👯。”(徐無鬼)“踈”同“疏”,與“親”對言◼️。“抱德煬和”意為懷抱德性頤養中和。其實,“抱德煬和”就是修煉氣的功法☃️。當然📳,莊子的下面文字說得更加明確:

  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謩士。若然者,過而弗悔,當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熱。是知之能登假于道也若此💻。古之真人,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機淺⇢。古之真人🏊🏿‍♀️,不知說生,不知惡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來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終🧛🏼‍♂️;受而喜之,忘而複之,是之謂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謂真人。若然者,其心志,其容寂,其顙頯;淒然似秋,暖然似春,喜怒通四時,與物有宜而莫知其極。……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其一與天為徒🚮,其不一與人為徒👩🏼‍🦳。天與人不相勝也⏏️🧔🏿,是之謂真人🦇。(大宗師)

  大意是,真人不忤逆弱勢的寡少🛸⏸,不以功成自雄♟,不謀事。像他們這樣的人🌖,趕不上時運也不悔恨,趕上了機遇也不自得。他們登臨高危之處不顫栗害怕,沒入水中而身體不濕,投身火海而不熱。由此可知他們遊仙于道🤾🏽‍♀️。真人睡覺無夢無憂🦐,食不甘味,呼吸吐納之中內息深深。真人的氣息運行在腳跟,而眾人只能以喉嚨呼吸。眾人的氣息曲直起伏不調,喉間吞吐氣結礙不通👩🏽‍🎤。嗜欲之深者,其天機膚淺。真人生不知道喜悅,死不知道厭惡🌧;對于生不歡迎🩵,對于死不拒絕🤹🏽‍♂️。輕靈飄逸而死而生。不謀所生,不議所死;受自然恩惠而生則喜,死亡又返回到未生之狀,這即是不以心捐棄其道,不以人為擾亂自然©️。真人的心忘記物我🧜🏻,面容寂靜🕵🏿🧔🏽‍♀️、寂寥🚵🏿‍♂️,額頭現樸實純厚之狀。至精之動🚴🏼‍♀️,若春氣之生,秋氣之殺。喜怒與四時相通💆🏼‍♀️,無物不宜⛔,隨事合宜,而不知其窮極🖲。真人不生差別心👩🏻‍🍳,視萬物為一🧎‍♀️‍➡️。能知一者,則知不一者亦一也。一則效法自然🦷,不一則效法人為。自然與人為是分別🥲、對抗的。天人不相勝,故曠然無不一🚵🏼。體會此中真趣🚵🏼‍♂️,可謂真人。

  其中神奇的是,真人也是“入水不濡🎪👩🏿‍🏭,入火不熱”,還能夠“登假”而遊仙。從“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可以看出,真人也無疑與修煉氣的功法相關。

  3.神人

  《莊子》中所謂的“神人”與神仙一類義近,但不完全相同⛩。莊子說🫲🏿: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不食五谷💅🏼,吸風飲露🦸🏽‍♀️。乘雲氣,禦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癘而年榖熟🧗🏻‍♀️。……之人也,之德也,將旁礴萬物以為一,世蘄乎亂🦗,孰弊弊焉以天下為事! 之人也👨🏼‍🎓,物莫之傷,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熱。是其塵垢粃穅,將猶陶鑄堯舜者也,孰肯以物為事!(逍遙遊)

  “藐姑射”為寓言中山名,含邈遠之意。“肌膚若冰雪”,即《詩經·碩人》的“膚如凝脂”🫰🏽。“淖約”形容少女美妙風姿🚝。“四海”比喻塵世📧。“神凝”意為神情安靜。“庛癘”意為病災⛹🏿。“熟”意即豐年。“之人也”之“之”指得道者接與。“旁礴”意謂混同。“一”即無分別之狀🙇🏽。人至此境,物我合一,是非兩忘🙋🏼‍♂️,無往而非逍遙🕺🏻。此為莊子“齊物”思想🖋,亦為莊子之核心思想,即與萬物等同為一🕕♊️。“世蘄乎亂”謂世間求之乎治。“弊弊”辛勞勤懇之狀🤼。“莫之傷”即莫能傷之🙅‍♀️。“大浸稽天”意即大水至天。“金石流土”意即金石化成土,即所謂“陽九流金”之災。“不熱”與上文“不溺”對文🦧。“塵垢粃穅”意指汙垢糟粕🕞。“陶鑄”意即陶冶🚸、鑄造。“事”即事務⏏️🦹🏿、事業。與上文“以天下為事”對文☝️,意謂專注于外物🤛🏽。

  盡管莊子的語言具有獨特的風格,但仍然可以看出,像藐姑射山上的神人和接與這樣的得道者,從形質上就與一般凡夫俗子不同。他們的形體🫳🏻、氣質、精神皆非凡人所望其項背。帝堯見到藐姑射神人就自慚形穢:“窅然喪其天下焉👱🏻‍♀️。”(逍遙遊)冥然忘記自己的天下。

  很顯然✈️,上述引文中的關鍵詞在于:“不食五谷🆚👨🏼‍🎤,吸風飲露。乘雲氣,禦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可見神人也是在修煉氣的功法。其中“吸風飲露”就是呼吸吐納的同義語。而“乘雲氣,禦飛龍”之“遊”🧑🏽‍🌾,也證實了上文關于“遊”與修煉氣的功法相關的論斷🧖🏽‍♂️。

  4.聖人

  《莊子》中出現了很多不同種類的“聖人”。由于《莊子》文本的複雜性,難以對所有這些“聖人”進行甄別歸類。但大致可知《莊子》中的“聖人”不同于儒家的聖人。儒家聖賢經常被莊子視為俗眾:

  黃帝曰🚪:“異哉小童! 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請問為天下🙅🏻‍♂️。”小童曰:“夫為天下者,亦若此而已矣,又奚事焉🕶! 予少而自遊于六合之內📐👩‍🦼‍➡️,予適有瞀病,有長者教予曰:‘若乘日之車而遊于襄城之野🧑🏿🏇🏿。’今予病少痊,予又且複遊于六合之外。夫為天下亦若此而已📞🚴🏻。予又奚事焉!”(徐無鬼)

  此段文字屬寓言。“大隗”為神名或山名。“具茨”為山名。“為天下”意即治理天下。“亦若此而已矣,又奚事焉”大意為,亦若此野遊而已,各自若則無事,無事乃可以治理天下。“六合”意指天地四方。“瞀”為目眩之病🧔🏻‍♂️。“乘日之車”意為“以日為車”。日出而遊,日入而息。“外”與上文“內”對言。可見黃帝這樣的聖人,在得道小童面前顯得十分無知可笑。

  那麼,什麼是莊子所謂的聖人👩‍👧‍👦? 莊子說🥀:“聖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鈞,是之謂兩行🚶🏻‍♀️。”(齊物論)“天鈞”意為天然均衡。“兩行”即並行,意為不介入是非🖖🏽,自然無心。《老子》五章曰:“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聖人喜怒哀樂通四時🦹🏽,而不通物💁‍♀️。四時運行,而萬物自通。儒家聖賢皆舍己效人👩‍🔧,徇物傷我,與真性無關,莊子自然非之。莊子所謂的“聖人”與修煉氣的功法是否相關? 莊子說:

  聖人不從事于務,不就利👮🏻‍♀️,不違害📫,不喜求,不緣道;無謂有謂👷🏻‍♂️👎🏼,有謂無謂🧀,而遊乎塵垢之外。……眾人役役,聖人愚芚👨🏿‍🚀,參萬歲而一成純♻。(齊物論)

  “違害”意為逃避災害💆🏼。“不緣道”意為不以攀緣之心行乎至道。“無謂有謂🚦,有謂無謂”意為無論“無謂”與“有謂”,皆不著于心,一切都忘🏄‍♂️,而遊乎大道。“塵垢”喻塵俗界。“役役”即辛勞狀。“愚芚”意為混沌不知🤮。“參”意為參和。“萬歲”指古今世界無數變異而言⛹🏼‍♀️。“純”意即純粹不雜。從這些解釋可見🐓,“聖人愚芚🥖,參萬歲而一成純”,就無法與修煉氣的功法所達到的境界分開🧉。修煉氣的功法會貫通宇宙之氣,而“參萬歲”“旁日月,挾宇宙”正是這種貫通的誇張描述🦷。並且💶,聖人也“遊乎塵垢之外”。“遊”既然已經被論證了與修煉氣的功法相關🧛🏿‍♀️,這裡更是又一佐證。

  以上分別論證了《莊子》中至人🧑🏿‍🍳、真人👔、神人、聖人之“遊”即是一種行氣的高妙境界,以及他們與修煉氣的功法的密切關系。而從根本上來說⚓️,對于《莊子》中的至人、真人、神人、聖人,是難以做出清晰的區別的。莊子也常常對他們統而述之👨‍🦽🙇🏻‍♂️: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禦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 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逍遙遊)

  “待”意即依賴🤳、憑借🦑,為逍遙遊最為重要概念之一⛎🚫。莊子認為,列子雖能乘風而行,然還需憑借風力。而人生最高境界為“無待”,即無所依賴⚉。“正”意即純正。“六氣”說法不一🔙👵🏻。成玄英疏:“杜預雲👩🏽‍🌾:‘六氣者🙀👯‍♀️,陰陽風雨晦明也。’又支道林雲🐦‍🔥:‘六氣☝🏿,天地四時也。’”郭慶藩《集釋》:“《洪範》👩🏽‍🏫🐈‍⬛:‘雨暘燠寒風時’,為六氣也。”諸說皆可參照🫴🏽。“辯”同“變”,與上文“正”相對。“惡乎待”意即何所依賴。“乘天地之正,禦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比喻“無待”狀況。至人、神人、聖人皆為無待而遊無窮者⚪️。“無己”“無功”“無名”可以理解為互文🥖,即至人、神人、聖人其行為和結果皆無己、無功🕓、無名🌔𓀚。此處關鍵詞“乘天地之正👨🏼,而禦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表明至人、神人、聖人皆有行氣吐納之法🌄,“遊”則是這一功法的本質特征。

  除了至人、真人、神人和聖人之外,莊子還描寫了其他人物的“遊”🎞。以下再舉二例:

  出入六合,遊乎九州島,獨往獨來💅,是謂獨有🍐🏋🏼。獨有之人👷🏼‍♂️,是之謂至貴。大人之教,若形之于影,聲之于向。有問而應之,盡其所懷🧑‍🦼‍➡️,為天下配😈。處乎無向,行乎無方。挈汝適複之撓撓,以遊無端,出入無旁,與日無始;頌論形軀,合乎大同,大同而無己。無己,惡乎得有有👷🏻! 覩有者,昔之君子🚴🏿‍♀️;覩無者,天地之友🤟🏿☞。(在宥)

  “六合”指天地四方🧑🏽‍⚕️𓀁。“大人”指得道者(成玄英疏指聖人)🎽。“向”同“響”。“懷”即懷有🍄‍🟫。得道者心隨物感,感又稱機☂️🏯,盡物懷抱。“為天下配”意即與天下合🕘。“無向”即無方向🐃,與下文“無方”互文。“挈汝適複之撓撓”意為,斷絕你往複紛亂之狀🤷🏿‍♂️。“無端”即無邊際。“無旁”同“無方”。“無始”即沒有開始。與日俱新✊🏿,故無始。“頌論”意即相貌。“大同”意為與大道同一。“無己”意謂忘己🧑🏼‍✈️。“惡乎得有有”意為如何得萬物。“君子”意指三代聖賢🌭。“覩無”意即無為🍆。天無為以之清👩‍👦,地無為以之寧。友天地🈁,固無為。這裡的“大人”🧑‍🦰,“出入無旁,與日無始,頌論無軀🧑🏿‍💻🫅🏻,合乎大同”的“無端”之“遊”👨🏿‍🔧,同于上文所論之修煉氣的功法,或曰行氣導引之術。

  天根遊于殷陽🙎🏽,至蓼水之上⛓,適遭無名人而問焉🚴🏽‍♀️,曰💂🏽‍♀️:“請問為天下。”無名人曰📙:“去💓! 汝鄙人也,何問之不豫也! 予方將與造物者為人,厭,則又乘夫莽眇之鳥👨🏽‍🏭,以岀六極之外,而遊無何有之鄉🥷🏽,以處壙埌之野。汝又何帠以治天下感予之心為🔇?”又複問。無名人曰:“汝遊心于淡👩‍❤️‍💋‍👩🦸🏽‍♀️,合氣于漠⟹,順物自然而無容私焉👨🏻‍🚒,而天下治矣😷。”(應帝王)此段寓言👩🏿‍🏫,山水及人物之名皆有含義,“天根”義謂“天之根”,“殷陽”與“陰陽”音同,“蓼”與“了”音同。“無名人”亦屬此類。天根問無名人如何治理國家🧇。無名人說他鄙陋,很不愉快。他自己與自然為友(“人”猶“偶”)🚙,厭煩了,就去“乘莽眇之鳥🥇,以岀六極之外,而遊無何有之鄉🛒,以處壙埌之野”,並教導天根“遊心于淡,合氣于漠,順物自然而無容私”。所謂“乘莽眇之鳥”,王先謙《莊子集解》雲:“謂清虛之氣若鳥然🤦🏼。”與“合氣于漠”義同👩‍🦱,皆與修煉氣的功法相關🦑。可見“遊心于淡”就是“合氣于漠”。

  當然🥐🥯,莊子本人與修煉氣的功法之間不可能沒有關系。《天下》說及莊子:

  上與造物者遊👡,而下與外死生終始者為友。

  所謂“外死生終始者”,即《莊子》中之得道者,無疑也都是氣的功法修煉者。莊子不僅與他們為友,還與造物者“遊”!

  從上述文字不難看到🫳🏽,筆者關于《莊子》中“遊”與行氣境界之關系的論述,應該是《莊子》研究中的一個顛覆性的論斷。其中的內在邏輯和確鑿論據,都能夠堅實地支持這個論點。

  《莊子》中關于氣的思想被研究者長期忽略,是一個非常突出的現象。正因為如此👎🏻,《莊子》研究出現很多“失語症”。以“遊”的解釋來說👎,很多學者以“自由”一詞來闡釋其意涵和思想,不僅沒有漢語文獻學根據,而且,現代漢語“自由”一詞譯自英文“free?dom”🍁,含有濃厚的近代啟蒙思想觀念,本質上與莊子“遊”的概念和思想相距甚遠🔳🤛🏼。更為突出的問題是🧗🏻‍♀️,很多學者對于莊子筆下的至人、真人、神人和聖人難以理解,覺得匪夷所思。因此很多解釋常常牽強附會,要不就是渺無邊際👩🏼‍🦳、言不及義。更有甚者🐳,以至人、真人、神人⚾️、聖人,來喻談今人的“心靈自由”或“精神解放”,實在是臆測妄想,不啻是對莊子的意淫🧖🏽‍♂️🪒。

  其實🐢💆🏽‍♂️,文本的理解在本質上是一種自我轉換或一種以己度人的想象的投射。狄爾泰提出“體驗”概念,伽達默爾解釋學試圖從曆史文獻、作品本身🫧,複原它們所表征的原初生活世界,並如同原作者或曆史的當事人自己一樣來理解他們。莊子的思想來自于對鮮活現實生活的反思❇️🤶🏽,也旨在回答現實中最重大🤜🏻、尖銳的問題。倘若我們設身處地回溯莊子所屬時代進行同情的理解🧑🏿‍🔧,就不難發現莊子討論的問題,與我們日常經驗有一種內在的相通。在當下中國,無論是高官巨賈,還是貧民百姓,壓在身上的“兩座大山”仍然是醫療和養老。醫院永遠是人滿為患。設想一下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醫學水平和手段可想而知。疾病和保健其實是一個關乎從國王到販夫走卒生命攸關的重大問題。莊子深入思考反複討論的這些修煉氣的功法和行氣導引之術,目的是健身強體💭、延年益壽🈳,是對關乎每個社會成員的民生大計作出的回應🥶。此外⛹🏿‍♂️,從全部《莊子》甚至看出,行氣導引的功法也是達到人生“至樂”的有效手段,實質上這也是莊子哲學的最高指向🔚。

  無視《莊子》關于氣的理論,或者把它簡單歸類于道教範疇,不僅不能深刻理解《莊子》🔡,甚至也可以說不能深刻完整地把握古代中國的學術思想🛌🏿。縱觀整個中國古代學術🧖🏿‍♂️,不難發現氣的思想貫穿于整個中國古代哲學、宗教、科學和藝術之中😷。就哲學來說,從《易傳》和兩漢經學到宋明理學,作為本體的道和氣不可分割🧎🏻‍➡️。至于中國醫學🛥,至少從《黃帝內經》到今日的中醫🤚🏻,所有理論和實踐都離不開陰陽虛實經絡藏象之說👘。而氣更是中國古代藝術之本。“文以氣為主”(曹丕)是文學創作的宗旨。繪畫、書法等造型藝術的最高表達是“氣韻生動”(謝赫)。此外,練氣實則為中華武術的功夫之本🥾。

  《莊子》關于“氣”以及行氣導引之術,還有很多思想和材料👮🏻‍♀️。限于篇幅🎓,此處就不論了。(本文所有《莊子》引文出自章啟群🦩:《莊子新注》,中華書局2018年版)

分享到:
杏宇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