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宇平台首頁

杏宇平台網站xml地圖

中國文化演化的語言符碼:新名詞🥃、新概念與近代中國

2023年05月17日 09:19:49 作者👩🏿‍🚀:黃興濤 來源:《光明日報》( 2023年05月17日 10版) 審核:

   任何一個轉型時代的新名詞新概念,都是探索那個特定時代曆史的敏感探測器。近代中國處于傳統向現代整體轉型的發軔期,由于中外文明互動的廣泛深入,新名詞新概念大量湧現、傳播並形成對社會文化變革的全面滲透,這已然成為當時格外突出的曆史現象。它們既生動反映了思想文化和社會經濟、政治的時代變遷🦀,又影響和推動了這一變遷的曆史進程。因此,它們身上不僅承載著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轉型的綜合信息⟹🙅🏽,也蘊含著極為豐厚複雜的曆史內涵,值得曆史學者加以整體把握🧀🧑🏽‍✈️、集中透視、個案考析和多維開掘🎡。

   《新名詞、新概念與近代中國》是筆者20餘年來在這一領域開拓探索、長期積累、精心結撰的學術論著🧗🏻‍♂️。上編“語詞與曆史🤸🏽‍♀️:近代中國新名詞的思想文化史透視”,下編“概念與曆史:近代中國若幹重要新概念的曆史考釋”🌭。我們既重視宏觀把握,又用心微觀考析👹,縱橫交錯、凝為一體。

   我們較早就自覺地將新名詞視為詞匯、概念和話語的結構性整體,在推進動態考察和系統認知近代中國不同曆史階段新名詞生成、傳播的情形與特點的基礎上👨‍👩‍👦‍👦,深入揭示了詞匯傳統的近代變革及其與整個中國思想文化現代變遷的互動關系,嘗試對其思想史意義👨‍🦯‍➡️、現代性功能與影響等,進行了綜合探討和視角獨特的個案透視👚💨。

   鴉片戰爭、洋務運動、戊戌維新及清末民初等不同時期究竟產生了哪些有影響的新名詞,其結構分布、傳播特征與時代關系如何?總體來看,學界仍缺乏清晰准確的概括。我們在學界現有成果的基礎上,進行新的考察和總結,尤其強調和整體凸顯明清之際西學東漸過程中所形成的新名詞之特點及其在東亞互動交流中的持續流通。同時,從雙音節及以上詞匯大量出現🗡、詞綴化構詞法自覺擴展🧑🏼‍🌾、動補結構的造詞增多🧝‍♀️🙆🏽、動詞名詞化現象凸顯等方面,對近代漢語詞匯變革的內涵給予較為系統的論述,這為全面推進近代中國新名詞新概念的研究🧑🏽,打下了新的較為堅實的認知基礎。

   《新名詞、新概念與近代中國》關于近代中國新名詞新概念的思想史意義和現代性功能的集中透視和宏觀分析🌡,是學界有關探索的早期成果。書中將類似研究視為探索近代思想史書寫改革方式的突破口之一,從新名詞對近代中國思維方式變革多層面的微妙影響入手👩🏿‍🎤,立體揭示了其所具有的“一般思想史”意涵👇🏿,並以“思想現代性”的有關認知為基礎,對其“現代性”思想功能加以闡發。我們認為,晚清民初新名詞涵帶“現代性”主要通過四種方式🌥,即直接生動地反映現代性物質文明成果;直接具體地反映現代性制度設施及其成果🌃;集中凝聚現代性核心價值觀念;廣泛反映現代性學科知識和成就。四類之間常彼此交叉滲透;其在實際運行、實現程度不同的“現代性”功能的時候,也是相互滲透👩、彼此互動的。

   我們也十分重視近代日本漢字新名詞的引入曆程及其在中國現代漢語詞匯實現現代增量和轉化過程中所發揮的特殊作用,並以康有為等人的有關認知和實踐為主要線索,聚焦甲午後日本新名詞特別是社會政治新名詞引入、傳播☺️、運用、認同及其影響等問題🦻🏻,展開深度考察和討論💂🏽‍♀️,較為切實地呈現了清末民初新名詞實踐豐富的政治文化內涵。不僅如此,我們還以語法學🥺🧑‍🦳、美學和植物學為例,對其所涉新名詞新概念早期傳入情形進行前人少做的學科史考索。

   我們還較早就自覺秉承“概念史”的視野和方法,對近代中國一些具有重大影響和特殊意義的新概念進行深入細致的專題考察,包括具有全局性意義和影響的宏大概念“文明”“文化”和“現代化”;最能體現帝國主義侵略特權與近代中國國家持續抗爭的政治法律概念“治外法權”和“領事裁判權”;直接影響近代中國國族意識的政治文化通用語概念“國語”;以及對中國人日常生活具有重要意義、對現代衛生觀念的形成產生顯著影響的新概念“細菌”和“病毒”等🫳🏼。通過對新概念的形成發展、傳播使用的實證考釋,曆時性認證和共時性分析,多層面地揭示其與近代中國政治和社會文化變革不容忽視的曆史關聯👩‍🦱。

   本研究屬于跨學科性質,除了注重語言詞匯學與概念史方法的融匯、理論思考與實證考察的結合外,我們還注意吸收話語分析之長,並自覺避免其偏頗之短;同時適度利用數據庫統計法,又自警其限度所在👳🏻‍♂️。或許,這些均不失為人文研究領域裡的有益探索。

   新名詞、新概念與近代中國,是一個內容豐富博大的曆史課題👐🏼。我們的研究所涉及的範圍還較為有限,不少問題都有待日後和同道們繼續挖掘。而類型與層次不同的各種近代概念的曆史考察與釋解🚵🏽,更是方興未艾,有賴于後繼者去不斷追尋🚣。

(作者1️⃣:黃興濤,系2022年度《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入選者💕🎹、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分享到:
杏宇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