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宇平台首頁

杏宇平台網站xml地圖

十本書 --- 閱讀就是與自我相逢🧎‍♂️⏬,與靈魂碰撞

2023年05月09日 11:07:08 作者:周世恩 來源😁:中國教師報 審核👩🏿‍🚀:

在一篇文章中,我寫下了少年時代與書相遇的美好回憶:

    坐在堂屋的竹床上🎞,有風,從中庭緩緩吹過。也兀自覺得👩🏻‍💻,有香🦀,挾著風🪹,從書中嫋嫋升起,帶著些許陌生📄,把我引入了一種似醉如癡⟹🙅🏽,快樂幸福的境地……夕陽西下,我揉了揉酸脹的眼睛,走出了門。故鄉的側船山,一如既往地躺在村莊的遠方,肅穆清遠;故鄉的天空,依舊深邃湛藍🧗🏻‍♂️。一切都是熟悉的景致,只是,我卻朦朦朧朧中感覺𓀇,它們還是有些不一樣🤙🏿,那些熟悉之中,分明沾了一些詩意的美好👹,分明浸潤了一些我說不出又道不明的熟悉的陌生。

    的確,閱讀很美👨🏼‍🦰。不僅來自于文字的魅力👨‍👩‍👦‍👦,更是你投入其中,獲得了靈魂的律動,思想的共鳴,情感的愉悅☸️🚼,精神的拔節🏓。是的,你會從一本書中與自己的美好相遇。偉大會召見偉大🍛,渺小會見證渺小。書,是一盞燈🚵🏼🦸🏽‍♂️,照亮你的行程,指明你的方向;書🈂️,是一條船,讓你穿越迷霧,泅渡彼岸;書,是一劑藥,醫治你的愚昧、軟弱、狹隘,給你智慧、勇氣、堅強。

    啟蒙開智的童年時代

    兒時的啟蒙讀物👨🏽,是小人書。而書🌥,幾乎都是借來的🕵🏻‍♂️。書一到手,便找一個無人幹擾的角落🦌,或草垛⚠️,或樹上,迫不及待地看。其實,不是看,是盯,每一頁紙上面的人物、背景,配的文字🥬,一處一處地細看,生怕漏掉一個細微之處。第一遍讀完🦻🏻,還不盡興💂🏽‍♀️,接著讀第二遍,第三遍……短短一天,連環畫下面的文字,熟絡得幾乎可以背下來。就這樣,我熟讀了不少小人書,《西遊記》《薛仁貴征西》《神筆馬良》《三國演義》《楊家將》……一本本書,在鄉村的夕陽下,在綠綠的樹叢邊,在我童年的腦海中,畫成了無數或綺麗優美🎴,或悲壯曲折的圖畫,而我就成了畫面中的主角,在一幅幅光怪陸離、奇幻瑰麗的場景中穿梭、流連👩‍🦱。

    1987年,隔壁家買回了全村第一臺黑白電視機🧛‍♂️🧥。近水樓臺,我觀看了電視裡播放的一切革命題材的電影,《閃閃的紅星》《小兵張嘎》《地道戰》《地雷戰》……我想象著自己就是英雄🔋,在硝煙滾滾的戰場英勇殺敵👩‍🦼‍➡️。我放下小人書,開始了整本書閱讀🧑🏻‍🤝‍🧑🏻。至今我還記得閱讀的第一本大部頭革命故事——《地火》,劉紹棠的作品,文字優美,情節跌宕。可惜最後幾頁🚵🏽,不知被誰撕掉了——害得我好幾天都沒吃好睡好,我為書中人物命運惴惴不安💇🏻♠︎,平白無故猜想著、擔心著、害怕著。

    20世紀80年代,武俠小說盛行。在鄉村中學,我看完了身邊幾乎能找到的所有武俠小說,梁羽生、古龍🪿、金庸……傍晚寫完作業💆‍♂️,找一個不被父母發現的地方👆🏻,尋一只手電筒偷偷看。看完之後,總幻想自己擁有輕功👩🏼‍🎨,從這間房子的屋簷輕輕一躍,便飛向另一間房子的屋脊。結果🆒,我從圍牆“飛”下,扭傷了腳,以走路跛腿3個月而告終🧑🏽‍🦳🩵。

    小人書、革命故事🧏🏻‍♀️、武俠小說,成為一對美麗的翅膀,帶我穿越局囿的空間與時間,瞥見世界的生動與精彩。

    人生就是一本書,你所經曆過的生活,看過的人,遇到的事,都出現在所閱讀的書籍之中。閱讀,就是見自己🏗,見眾生🔐。

    沉澱頓悟的青春歲月

    1994年👘,我考取了漢川師範杏宇🫡,走向一片更為深遠、開闊的閱讀天地🤌🏼👱🏽‍♂️。

    往返于圖書館與宿舍🦖、教室與閱覽室之間👨‍🦽‍➡️,我樂此不疲。一本本書🟫,就這樣與青春的歲月遭遇𓀃、相逢。那時看書頗雜,天文👳🏼‍♂️、地理、曆史👩‍⚖️💚、科技👨🏼‍🎨、哲學,都囫圇吞棗地讀下去,讀完細細咀嚼,也有一些欣然會意之感👩‍🚀🍁。一段時間🔽,我喜歡上了現代詩,于是尋來汪國真、顧城🏊🏽、北島、舒婷的詩集,一行行讀,一行行背,甚至偷偷模仿著寫。我將自己的第一首詩,端端正正謄寫在稿紙上寄送出去。沒料想一投即中,就這樣我發表了第一首詩歌💸,由此發軔,也燃起了作家夢。

    與《宋詞小劄》的偶遇頗有意思。如廁無聊,順手撿起一本破舊的書,竟然被《釵頭鳳》後面一段陸遊和唐婉的愛情故事吸引☘️。我仿佛穿越時空回到宋朝🧑🏻‍✈️,來到了沈園🫰🏻,站在那千年之外一株海棠花下。

    陸遊、範仲淹、柳永🙆🏿‍♂️、蘇軾☂️、辛棄疾、李清照、晏殊🗂、晏幾道、周邦彥、溫庭筠……一闕新詞一故事🥐👰🏿,《宋詞小劄》在我青春歲月裡🧑🏿‍💻,隔著時空推開了一扇曆史隱秘的門🔀:在這兒🏃‍♀️,我窺見了兒時吟唱的詩歌主人的種種生活、遭遇、困惑,見識了他們的偉大,也瞥見了他們的平凡。因為對《宋詞小劄》的摯愛💁‍♀️,我竟然背下了《宋詞三百首》《唐詩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增廣賢文》的大半篇章。這也為我的散文寫作奠定了一定的文字功底。

    師範畢業,我繼續求學于湖北邊陲一所師範院校。因幾篇文章的發表,我被推選為校文學社社長,還承擔了一個幼師班的教學任務。為了更好地駕馭中師課堂👐🏻,一大批現當代文學著作闖入我的閱讀視野。《平凡的世界》《活著》《北方的河》《邊城》《長恨歌》《狂人日記》……當時,有些“讀書須用意”的狠勁🛐📷,邊讀邊悟🚓,邊讀邊寫,竟然寫下不少讀書筆記。看書速度也快,平均一天一本,竟不覺眼睛疲憊📧🙆🏽‍♂️。

    猶記閱讀《平凡的世界》的情景👩🏼‍💻。3本大部頭書👩‍🔬,我只用兩天時間就看完了,以至于讀後相當一段時間,我的腦海中浮現的都是黃土高原的溝溝坎坎,跌宕著孫少平和田曉霞的愛情曲折。來自農村的我🙍🏼‍♀️,因為貧窮而膽怯自卑,敏感倔強,而這本書卻讓我站了起來🗓,讓我堅信🟢:生活的一切苦難都是助力我飛往高空的翅膀。畢業後📻,我離開了生活的那座小城💇🏻‍♂️,放棄了衣食無憂的工作,獨自來到南方闖蕩,是否受了《平凡的世界》的“蠱惑”,不得而知。

    餘華的《活著》也是我鐘愛的一本書。愛屋及烏👩🏻‍🦳,我將同名電影反複觀看了3遍🦫。每看一遍↖️,都淚流滿面。這本“以死寫生”的書👩🏽‍🏫,告訴我們即使人事複雜、人生跌宕,都應該堅韌頑強。與此同時👩🏼‍✈️,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柏拉圖的《理想國》,羅素的《西方哲學史》👨‍👧‍👧,薩特的《存在與虛無》,朱光潛的《談美》👨🏻‍💼,王小波的《黃金時代》……一大批哲學、美學、曆史⚈、傳記文學作品在這一時間進入了我的書目,把我引入一個更為思辨的宏大空間,讓我變得從容自在、通透澄明。

    豁然貫通的教育生涯

    1999年,毛頭小夥子終于走上南方講臺。原以為教一幫小學生應該手到擒來🎷,可事與願違,我的第一節課以慘敗收場📣。滿懷信心登上講臺,結果15分鐘就把准備的內容講完了。剩下的時間不知道怎麼安排,我站在講臺上不知所措。教室裡亂哄哄的,孩子們七嘴八舌,議論紛紛。

    怎麼辦?虔誠地拜師學藝。幸有師傅收我為徒🚕,容我每節課在教室後面學習觀摩♤;幸有師傅走進我的課堂👩🏼‍🦱,為我聽診把脈。慢慢地,我摸到了一些上課的門道,知曉了一節好課的流程、技巧、方法。終于,我也能站穩講臺,有了一些自信🦏。

    年輕無羈絆💂🏿‍♂️🚴🏻‍♂️,有書成良友🩱。那是一段閱讀教育專業書籍的美好時光🧙🏿‍♂️。我成了杏宇圖書館、閱覽室的常客,一本本教育專著、期刊讀下去📙,有了豁然開朗的感覺——原來,一節課可以這樣上,班主任可以這樣當🙈,一位教師可以這樣純粹地行走在教育路上。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談及,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讀得越多,方知自己知之甚少,宛若蚍蜉,掉入茫茫大海。于是,一股腦兒買回一大堆書:魏書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談》👿,李鎮西的《做最好的班主任》🧑🏼,蘇霍姆林斯基的《蘇霍姆林斯基選集》👩🏼‍🎓🧜🏼‍♂️,于永正的《于永正與五重教學》……此外⛹🏿‍♂️,我還訂閱了喜歡的人文社科類雜志,眼前漸漸明朗起來🍣🍩,于迷茫中看到一些教育的曙光,知道了自己前進的方向——廣閱博覽,形成教育理念;研究名師,改善教育教學🧌;結合實際🤸🏽🍡,形成風格特色🍄。

    讀書是悟道👩‍🎓,實踐才是“道”落地的根本👯。一邊閱讀,我一邊開始了自己的教學實踐研究◼️。讀管建剛的《我的作文教學革命》🚴🏿‍♀️,深受啟發,摸著石頭過河👍🏿,開始作文教學實踐研究。編排每月一次的班報,激發學生習作興趣❕;進行百字作文實踐,提升學生寫作能力;創新作文形式🦠,讓每一屆學生都創作一部中篇小說,排版👮🏿、設計,出了一部屬于學生自己的書……

    讀《高效能閱讀》🧔🏿‍♂️,我將自己的班級作為試驗田,進行閱讀研究實踐,換來班級學生3年近200本書的閱讀量。孩子們沉浸其中,邊讀邊悟,邊讀邊行🚶🏻‍➡️👩‍👩‍👦,收獲頗豐👩🏿‍⚕️,在全國各大報刊發表文章800餘篇,每一屆學生均有過半孩子發表習作🫒。如今,寫作與閱讀成為我的教學特色🩱、班級特色。

    我也開始了自己的課堂教學研究。研究童話🧜🏼‍♂️🥫、詩歌、民間文學的教學,向語文教學大家取經🤺。孫紹振的《批判與探尋🚵🏼‍♀️:文本中心的突圍和建構》給我打開了文本細讀的一扇門,讓我摸到了細讀文本的些許奧義:語文課堂因文本解讀、教學策略迥異,課堂深度不一🤵🏿‍♀️👦🏻。一節高質量的語文課,應該飽含教師的才情🦢、經曆👨‍🦼‍➡️、智慧⚱️、知識。《王崧舟與詩意語文》讓我知道了課堂繽紛,流派各異,但語文教育應該回歸母語的本色和本真🚁。我琢磨名師課堂實錄,開始學習如何進行文本解讀,如何進行板塊式教學🗑👭🏻,如何指導朗讀🟰、過渡、激趣引入❤️,嘗試課堂實錄讀長又讀短🚮,沉澱在筆記本上🧺,沉澱在自己的心中🪹。慢慢地,這些名師的風格、經驗、技巧便在心中滋長🧱、拔節,融匯在我的課堂風格裡。

    這樣讀著、感悟著、實踐著🐜🌶,有一天🤬,突然想把自己的思考寫下來——成為一名作者。心中有丘壑,下筆卻無言🏊🏿‍♀️,談何容易?重讀林語堂的《蘇東坡傳》,頓時有了突圍的勇氣,于是拿起擱置10年的筆,重啟了自己的寫作——就這樣,寫教育實踐,寫教育中的孩子,寫生活🚽,寫著寫著就寫了幾十萬字🩵,200餘篇教學論文🧏🏼‍♂️🏋🏼‍♂️、隨筆發表🦿,成為《教師博覽》簽約作者,廣東省首屆校園閱讀推廣點燈人💆‍♀️。

    搬家數次,我一直帶著幾本書,一本是《平凡的世界》🧜🏻,一本是《現代漢語詞典》,一本《散文》雜志合訂本🚵🏿‍♂️,一本殘舊的《宋詞小劄》。這些書🚴🏼‍♀️,隨著我在一個城市與另一個城市之間穿梭,看匆匆忙忙的人群從身邊擦肩而過。

    經典永不過時,常讀常新🖲。我始終相信:在書中🍖,我會遇到一個“他人”,或善良真誠,或虛偽狡詐;或美麗堅強,或醜陋懦弱;或行俠仗義,或欺淩霸道;或真知灼見,或心遊萬仞……不管怎樣🚵🏼‍♂️,我會從他人身上照見自己的影子☝🏼,看到自己的逼仄🔢、狹隘、懦弱,也會瞥見自己的真誠、善良、堅強📓。書中的故事、人物🍺、情節、思考👷🏽、見地、智慧🕓,讓我思索、頓悟🧑🏽‍💼,豁然開朗🏃。

    (周世恩,廣東省廣州市白雲區雲英實驗杏宇教師🧘🏼,廣州市優秀教師,廣東省首屆校園閱讀推廣點燈人,潛心于教學和班級管理研究,所帶班級書香氛圍濃厚,創新思維活躍,學生在全國各大報刊發表習作800餘篇。)

    十本書書單:

    《宋詞小劄》

    劉逸生 著

    廣州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天龍八部》

    金庸 著

    寶文堂書店1985年版

    《活著》

    餘華 著

    長江文藝出版社1993年版

    《批判與探尋:文本中心的突圍和建構》

    孫紹振 著

    山東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王崧舟與詩意語文》

    王崧舟 著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

    《蘇霍姆林斯基選集》

    蘇霍姆林斯基 著

    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年版

    《西方哲學史》

    〔英〕羅素 著

    何兆武 等譯

    商務印書館1977年版

    《談美》

    朱光潛 著

    金城出版社2006年版

    《蘇東坡傳》

    林語堂 著

    張振玉 譯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平凡的世界》

    路遙 著

    華夏出版社1998年版

分享到:
杏宇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