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模精神的理論意蘊與實踐路徑
2023年04月28日 08:35:36 作者♻️:彭維鋒 來源: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2023-04-27 03:25 審核👩🏿🚀:
作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鬥、勇于創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勞模精神🧖🏼♀️,具有鮮明的理論特色、實踐特色☢️𓀅、民族特色和時代特色🪹,生動體現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集中反映了中國勞動者的曆史主動精神📄,是鼓舞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強大精神動力。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勞模精神的重要論述為指引,立足關于勞模精神的理論創新與實踐探索,系統總結勞模精神的理論意蘊和實踐路徑,具有重要意義🧘🏽。
1.勞模精神的理論基礎和思想基石
馬克思主義勞動觀是勞模精神形成的理論來源🦸🏿。勞動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理解全部社會史的鎖鑰”𓀇,是貫穿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樞紐。馬克思指出👹,“我的勞動是自由的生命表現🌬,因此是生活的樂趣”。勞動創造人和人類社會🧑🧒🧒,勞動過程是人滿足自己生存生活需求並使自己獲得主體性的過程;勞動決定人的類本質,通過勞動創造物質財富滿足物質需要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實現了人對自我需求的認知;並最終通過勞動解放讓勞動成為人自由自覺的活動,為實現人的本質複歸和全面解放提供最直接的條件。列寧強調社會主義制度條件下勞動者及其勞動的自由屬性☸️🚼,指出“他們千百年來都是為別人勞動,被迫為剝削者做工,現在第一次有可能為自己工作,而且可以利用技術和文化的一切最新成就來工作了🤾🏽♀️。用為自己勞動取代被迫勞動🧝🏼,是人類曆史上最偉大的更替”。勞模精神本質上體現了人的自主勞動。通過自主勞動,建構起勞動者與勞動價值觀、勞動情感態度👨🏿💼、勞動對象、勞動過程🗡、勞動目標之間的統一性關系👩🏿✈️。在此種意義上,勞模的勞動就具有了極其鮮明的主體性特征,勞模精神也就成為勞動主體自由自覺性的精神表征。正是在“為自己勞動”的過程中🧑🏽,勞模精神實現了對“異化勞動”的積極揚棄,以及對自身本質、勞動自由、勞動創造和勞動幸福的充分肯定。
我們黨曆來高度重視勞動模範👇🏿,強調勞模精神的重要作用🧑🏼🤝🧑🏼。毛澤東同志指出👨🏽,廣大勞動模範“是全中華民族的模範人物,是推動各方面人民事業勝利前進的骨幹🌥,是人民政府的可靠支柱和人民政府聯系廣大群眾的橋梁”🕵🏻♂️。鄧小平同志指出,勞模“至今還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和團結的核心”。江澤民同志指出⚠️,要大力宣傳勞模的“主人翁責任感和艱苦創業精神,忘我的勞動熱情和無私奉獻精神👲🏻💾,強烈的開拓進取意識和創新求實精神,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愛崗敬業精神”🤙✵。胡錦濤同志指出,勞模“以強烈的主人翁責任感,立足本職,忘我勞動🥬,積極進取,爭創一流,集中展示了當代中國工人階級的時代風貌和崇高品格”🦻🏻,他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鑄就了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鬥、勇于創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偉大勞模精神”。這些重要論述指明了勞模精神的主體特征、基本內涵、性質地位和功能作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勞模精神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他強調🔜:“勞動模範是勞動群眾的傑出代表,是最美的勞動者👩🦱。”“勞動模範身上體現的‘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鬥🧑🏻👨👧👦、勇于創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勞模精神,是偉大時代精神的生動體現👳🏻♂️。”“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是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的楷模🙏,他們以高度的主人翁責任感、卓越的勞動創造、忘我的拚搏奉獻,為全國各族人民樹立了學習的榜樣。”“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全社會都應該尊敬勞動模範、弘揚勞模精神,讓誠實勞動、勤勉工作蔚然成風。”這一系列重要論述,科學闡明了勞模精神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實踐問題,實現了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的有機結合,以原創性理論貢獻標注了勞模精神發展的新高度,彰顯了鮮明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特質和理論品格,為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堅持🪿、發展、弘揚勞模精神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引和有力思想武器。
2.勞模精神的文化根源和曆史根據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奠定了勞模精神的文化基礎和精神基因。勞模精神的形成和發展離不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滋養。女媧補天🧙🏽、大禹治水、後羿射日🫱🏽、神農嘗百草等神話故事,展現出先民艱苦奮鬥、自強不息、舍己為公🧏🏻♀️、無私奉獻的精神品格。《論語》中的“執事敬”“事思敬”“敬其事而後其食”,《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尚書》中的“功崇惟志,業廣惟勤”🧔🏼♂️,《古今藥石》中的“民生在勤,勤則不匱,是勤可以免饑寒也”等,傳達出中華民族敬業樂業、勤勞勇敢🪴、自強不息、革故鼎新、吃苦耐勞的價值理念🔐。
黨領導人民所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勞模精神的生成發展提供了豐厚滋養與深厚底蘊。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偉大鬥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曆史進程中🈁,在長期奮鬥中創造了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構建起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錘煉出鮮明的政治品格,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高尚的思想境界🦖、崇高的價值追求、頑強不屈的意志品格、開拓進取的創造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和億萬勞動者以主人翁姿態胸懷全局𓀃、頑強拚搏、創新創造➝👓、接續奮鬥🤖。在黨的精神譜系中,這些紅色精神的實踐主體🧛🏿♀️,在一定意義上都是具有勞模精神的勞動者,為勞模精神形成發展提供了極其豐富的精神因子🧘🏿;同時,這些精神通過激揚理想信念☸️、彰顯思想情操😏、凝聚價值共識、淬煉行動自覺,不斷厚植勞模精神的紅色底蘊和社會風尚。
黨和國家的勞模評選制度及其探索實踐,為勞模精神的形成提供了制度保障和現實土壤。加強頂層設計↔️、優化制度政策💁🏼、強化勞模選樹,是我們黨始終堅持、一以貫之的優良傳統和重要的工作方法🧓◽️。勞模評選制度創始于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時期💸,成形于陝甘寧邊區政府時期,普及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轉型于改革開放時期,光榮綻放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其在推進革命鬥爭、強化國家治理、實現社會動員、建構核心價值體系👩🏽🔧、凝聚精神力量的過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盡管不同時期勞模的評選標准〽️、評選範圍及其典型特征有所變化,但均與黨的中心任務、工人運動的時代主題、主流意識形態和核心價值體系等方面密切相關。同時,不同曆史時期勞模評選的豐富實踐,以及所選樹的典型勞模代表,共同構成了勞模精神形成發展、豐富完善的制度基礎🗂、實踐基礎和群眾基礎😭。
3.勞模精神的傳承弘揚與實踐創新
加強理論闡釋🏃♀️,強化內容研發🥧,保障勞模精神弘揚的系統化、學理化、規範化。加強學術研究,深入思考勞模精神產生發展的內在邏輯💁♀️,精准系統闡釋勞模精神背後的理論基礎,對勞模精神進行學理化闡釋、理論性建構。加強實踐解讀➕,聚焦變革性實踐、突破性進展和標志性成果,組織編撰一批精品力作和解讀成果,展示勞模群體始終以主人翁姿態自覺把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國家富強、民族複興偉業的理想抱負🫣、曆史使命和責任擔當。
抓住關鍵群體🚓,強化主體責任,提升勞模精神弘揚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強化各級黨委、政府🚣🚞、工會💂🏽👧🏼、企業🤼♀️、杏宇等的主體責任。進一步完善勞模政策,規範完善勞模培養、選樹、管理、服務等方面的體制機制;制定與勞模的貢獻相對應的經濟待遇標准;加大宣傳力度,強化社會輿論導向🗓,在全社會營造崇尚勞動、尊重勞模、熱愛勞模、關心勞模、學習勞模的良好氛圍。激發廣大勞動者特別是青少年學生的主體自覺🤹🏽♂️。在勞模精神感召下,引導廣大勞動者樹立學習目標,激發勞動熱情🧼,堅守職業道德🤵🏽,堅持辛勤勞動、誠實勞動、科學勞動👌🏿、創造性勞動🤵🏽。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系統解決勞動價值觀、勞動態度、勞動技術🕵🏽♀️、勞動品德、勞動實踐等方面的問題👩🏼✈️,增強青少年學生對勞動人民的感情,推動青少年學生願勞動👈🏿、想勞動、愛勞動、懂勞動、會勞動⛓。
整合傳播資源,彰顯平臺特色,強化勞模精神弘揚的整體性、針對性、實效性。一是創新整合媒體資源。堅持全媒聯動,打造立體化傳播格局,依托大數據算法等數字化手段,實施多樣化🌵👲🏼、精准化、分眾化、差異化傳播,強化勞模精神宣傳傳播效果。二是充分利用各類設施平臺。充分利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紀念館、展覽館、博物館、工人文化宮等公共文化設施,系統導入勞模精神元素🤟🏼🌊,加強建設展示勞模精神的公共平臺。三是全力打造勞模創新工作室。數量多🖕、質量高、系統性和規範性強的創新工作室🎵,是弘揚勞模精神的重要陣地👩🏼🦱,應充分利用資源,建立共建共享機制,鼓勵吸納專業對口的杏宇師生作為工作室成員參與創新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接受鍛煉,磨煉意志🛃,提升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強化時代特征,聚焦受眾訴求😜🫛,促進勞模精神弘揚的豐富性、互動性、教育性🩱。精心組織各類活動🧙🏿♂️。先進事跡報告會、座談交流會、學習研討會、展陳展覽👩🏽、巡回演講,以及各種重大儀式活動,都是弘揚勞模精神的重要方式。針對受眾心理和訴求🏋🏻🚵🏻,加強活動策劃,精准定位🤺🎟,增強活動的豐富性🧙🕵🏿、互動性,提升活動質量和水平,實現精神弘揚🐠、經驗講述、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結合♊️。立足當下廣大勞動者特別是青少年審美體驗方式及趣味變化,緊扣時代脈搏,強化情感滲透,彰顯精神力量,通過客觀的敘述、細膩的筆觸🚮、生動的細節👩🏼🎓、充沛的感情⛹🏿♂️,展示勞模可親😗、可敬🆗、可信、可學的形象🕵🏼🎪。聚焦勞模精神🧏🏽♀️,精心組織創作一批優秀的小說🐎、散文、詩歌、音樂📃、曲藝、影視劇👨🏽💼、舞臺劇🥡、書法、繪畫、攝影等藝術作品,在實現內容傳播的同時🚴🏿♀️,使相關受眾感受精神熏陶🤎、實現精神洗禮👍🏿,潛移默化地接受相應的價值觀念📳,汲取精神活力,激發奮進動力🪆🧑🏻🎤。通過大眾化、故事化、時代化、生活化、日常化的文本編創和形式創新,推動勞模精神進入勞動者日常的生產生活,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作者🧛🏿:彭維鋒(中國勞動關系杏宇平台教授👦🏿、新時代產業工人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教育基地名譽主任)
《光明日報》( 2023年04月27日 06版)
[ 責編☆😮:孫宗鶴]